原标题:深圳尝试开展项目式学习课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题) 小学生也能做“大研究”(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友婷 “北方与南方的建筑风格不一样,你知道‘南尖北平’是什么意思吗?”近日,在深圳市百仕达小学,第二十四届项目研究成果发布会以一场生动有趣的小品《周既明去西北》开场,引出“南尖北平组”关于南北建筑差异的项目研究话题。当天,该校共有6个年级187个研究小组分别展示他们历时两个月的项目研究成果。 “项目式学习强调孩子独立、自主地探索与学习。其精髓在于设计一个真实、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发现、去探究、去学习、去总结。”该校校长熊佑平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综合素养,深圳有不少学校也逐渐把项目式学习嵌入到统整课程中,常态化开展此类活动,让学生基于问题进行深度学习。 在真实情境中学习 “我们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去发现、去思考、去行动,要让学习在真实情境中真实发生。”在熊佑平看来,学生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出发,通过搜寻、过滤、分类、消化数据,发现知识的相关性和相关联系,最终实现知识的应用。 熊佑平强调“生活即教育”。他介绍,百仕达小学创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制订教学课程计划,把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作为项目式学习的资源库。另一方面,把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主要因素也作为项目式学习的议题。 记者了解到,该校项目式学习有系统的课程框架。每名学生小学6年将历经12次项目研究。研究小组基本由4名成员组成,明确各环节分工,以确保全校全员参与。相比于研究的结果,学校更注重孩子的探究过程,引领孩子们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