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以来,华北、黄淮等地出现中到大雪,局地暴雪或大暴雪,受寒潮影响,中东部地区气温持续走低,华北、黄淮等地最低气温将接近或跌破历史同期极值。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为应对寒潮天气,近期全国多地高校开展一系列活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羽绒服。 这份温暖从北到南 12月3日,清华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面向2023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羽绒服。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早在11月,东北的一些高校便已经开始向孤儿大学生、家庭经济特殊困难的本科新生及预科生免费发放过冬羽绒服。 如大连理工大学举办“寒冬送暖·冬衣暖心”活动羽绒服遴选会,向孤儿大学生、家庭经济特殊困难的本科新生及预科生免费发放过冬羽绒服。辽宁中医药大学每年拨付专款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购买换季防寒服装。今年,共向149名2023级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发放价值7.45万元换季防寒羽绒服,保证学子温暖过冬。 除了北方,羽绒服在中南部高校也是过冬的刚需。在同济大学依托前期调研和大数据平台启动的“冬日送温暖”活动大礼包里,有同济定制羽绒服、保暖内衣、羽绒被、毛毯、床品三件套等可选物品。徐州医科大学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前发放冬衣兑换券,凭券可以领取御寒羽绒服一件。 发放工作细节到位 北青报记者梳理发现,在发放的羽绒服来源上,有的是来自企业捐赠,有的是学校拨付专款为学生采购。 比如11月中旬,清华大学便启动与企业接洽捐赠事项,校系联动收集同学们的服装尺码。同济大学则订购了60余万元爱心物资,助力学子温暖过冬,这样的活动在该校已举办了30余载。 虽然各个学校的物资来源不同,但细节之周到、服务之贴心都“可圈可点”。采访中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大连理工大学则联系了当地商场,协调4家品牌商家入校,共提供48款155种不同颜色样式的羽绒服供同学们现场试穿、自主选择,满意后登记货号尺码信息以便商家第一时间备货。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20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御寒衣物的活动中,早在11月初,资助中心便邀请学生模特试穿样衣、拍摄宣传照,并为学生提供试穿服务。确定发放名单后,资助中心第一时间创建寒衣补助发放企业微信群,发放当天,学生进行现场试穿,尺码不合适还可及时登记更换。 注重受助者隐私保护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发放御寒衣物的过程中,不少学校采取措施,充分保护学生个人隐私。 如在前期调研期间,辽宁中医药大学辅导员与学生一对一谈话,对学生身高、体重和具体需求进行详细了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做法也非常人性化,学生无需进行申请,学校依托大数据平台,精准筛选出发放名单,一对一通知学生试穿和领取衣服。 从一些大学发布的现场照片来看,多数学校会将学生的脸部“打码”处理,既送出了温暖,又能够保护受助学生的自尊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实习生 张珂欣 统筹/孙慧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