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生涯教育成为很多省份高中的“必选项”。但生涯教育到底怎么做、谁来做,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究竟要为此投入多少经费,如何让学生在高考前能明晰“我擅长什么、我喜欢什么、我将来想要做什么”,仍是一件摆在众多中学校长面前“说不太清楚”的事儿。 上海是全国最早启动“成建制”生涯教育探索的省份。早在2012年,上海市就发布了《上海市学生(生涯)职业发展教育“十二五”行动计划》;2018年,上海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指导意见》,要求确保全体高中学校100%开设生涯课程和生涯规划指导服务,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自主发展。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上外附中”)对生涯教育的探索更早一些,从2009年开始,这所七年一贯制学校就开始在6年级学生中推广生涯教育,一直持续到学生12年级毕业。每一届初三学生,都有2周的“放假”时间:他们不用上学,而是组队到社会上进行各类课题调研,走进各行各业。 生涯教育的“痛点”在哪里 “81.5%的高中学生、77.7%的高校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学生自主性明显增强”,这一数据,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公布的调研报告。该报告2019年对试点省份71843名高中教师、学生、家长、高校教师、高校学生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高考自主选择性增强了,但不代表学生“会选择”。 研究团队2020年对试点省份2017、2018、2019级高考学生进行了312650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高校教师认为学校或者专业存在生源质量下降的情况,学生不及格率增加;但高中提供志愿填报辅导、毕业有明确规划的学生学习适应性明显更高。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王新凤的研究指出了当前我国生涯教育的“痛点”。比如,生涯教育被一些学校狭隘地理解为“升学指导”,一些教师对学生科目选择、志愿填报的指导,基本上是本着“分数至上”的理念,缺乏从国家需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等长远视角。不少学校更多关注的是“小生涯”,而非“大生涯”。 此外,我国生涯教育更多面向高中学生选科问题,而对初中、小学及学前阶段的生涯教育缺乏关注。 “但从国外主要国家的实践来看,都比较重视生涯教育的启蒙。”王新凤举例,美国提倡生涯教育要从六岁开始,小学、初中、高中以及18岁之后有不同的职业生涯教育分工;日本提出学校教育要和职业生活相衔接,要从小学开始就引入生涯教育。 此外,从事生涯教育的老师也不够专业,大多数学校由德育老师、心理老师兼职生涯教育老师。王新凤说,有老师反映“不太敢做,我们半专业的老师对这事没有理解很到位”。 很多学校在该领域的“不专业”,让一些培训机构嗅到了商机。有家长向王新凤所在的调研团队反映,培训机构“有专门的教授负责包装”,“5万、10万元都有,给多少钱什么档次”。 从6年级开始自我探索,初三“放假”两周 拥有60年办学历史的上外附中,被誉为“培养外语外交人才的摇篮”,它正在中学教育领域尝试“破题”前述“痛点”问题。这所学校,从6年级开始对新生进行生涯教育,每个年级都对应了不同的生涯教育目标,中学生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有自主选择的机会。 6年级新生一进校,借由朋辈力量,就由高年级学长学姐带领他们熟悉校园环境、了解校园精神文化、帮助他们适应校园生活。他们从“生涯游戏”体验开始,每个班级根据主题自己设计快乐游戏方案,由学生担任导演、互动主持人,在主题场景进行讲解、对校园内外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