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加纳的约瑟夫·佐图,也以帮助青年、妇女及残障人士找到体面工作或创业作为自己的使命,并为之开发和实施了各种项目。他在物流、大数据、安全等多个领域,建立了初创企业。 26岁的吴彩丽长期关注青年就业创业这一领域。2013年,她加入文莱理工学院,成为一名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讲师,2020年在文莱成立了一家职业培训中心,帮助年轻人探索更多的职业可能性。 近10年的从业生涯中,吴彩丽认为,青年创业者最需要的就是勇气、理想、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应该跳出舒适圈,勇于尝试自己认知外的新领域。 她发现,自己周围的热血创业青年,总是能在不知不觉中感染其他人。她以自己的项目为例:有不少学生在经过创业培训后,明显比之前更注意观察周围有什么样的机会,留意有什么样的创业可能性,有的已经开始尝试创业了。 同样年轻的李博,已经在创业这条路上跌跌撞撞地进行了许多尝试。 他高中时就进行过“商业尝试”,向大学生兜售二手手机。读大一的时候,他和同学一起试着开发一款非线性解谜游戏,还因此拿到了“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实践类专项铜奖。后来,他开始研发名为“云便签”的可移动便携式二维码。如今他创立了一家信息科技公司,为客户量身定制PPT。 在试错的过程中,李博始终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赛道。 对青年创业者来说,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意味着挑战,也意味着机遇。梅花创投副总裁周俊宇对此深有感触。 他曾接洽过5000多家企业的创始人。周俊宇发现,成功者各有各的赛道,失败者的结局却都有一个共性,即“对于市场需求或产品服务的把握没有那么准确”。 周俊宇认为,市场需求在不断地变化,企业创始人是否能够跟得上这种变化,开发新产品满足新需求,就变得至关重要。 他还想告诉更多的青年人:相信“相信”的力量。“从各方来看,投资人相信初创企业,老师相信自己学生做的事情,创业的同学相信自己做的事情产生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以及自己投入的精力和所取得的成就。当各方都相信一件事情的时候,将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共同完成这个梦想。” “作为一个20岁出头就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的人,我很幸运,我也希望更多人能像我一样。”吴彩丽说,“未来属于创新者,机会在新赛道上。” (实习生刘思茜对本文亦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