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志愿”:固安打造志愿精神传播阵地 搭建共建共享平台

2020-05-26 10:48:54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袁帅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立足志愿公益  向多元领域延伸

  作为“i志愿大学(固安)”的主要抓手,固安志愿者经过五年的摸索和探寻,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志愿服务发展模式,即:以党建为引领,志愿者为主体,幸福荟为载体,设立并运营志愿大学提升志愿者专业能力,同时,积极筹建志愿专项基金,用于志愿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立足志愿公益事业,向共建共享、创业创新等多个领域多元化发展,是“i志愿大学(固安)”与其他志愿类学院的最大区别。据固安幸福志愿服务会会长、“i志愿大学(固安)”校长杨春蕾介绍,该校开发实施了五色课程体系:红色党建引擎课程、紫色社区幸福课程、绿色环保课程、橙色专业志愿课程、蓝色创业就业课程。在这里,学员们不仅可以提升组织管理、项目开发、专业志愿服务方面的能力,还能进行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专业技能培训。同时,拥有全国志愿领域权威教授、专家,以及民政部干部管理学院、国家开放大学等合作机构的师资力量的“i志愿大学(固安)”又堪称是志愿公益的专家智库。

  对此,长期在“i志愿大学(固安)”担任导师的谭建光深有体会,他坦言,这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志愿者非常用心,吸引专家学者们也来参与、支持志愿服务。“i志愿大学(固安)”主要是培养志愿服务的领袖与骨干人才,重点是专业服务人才,形式多样、灵活新颖,比较受社会欢迎。其中,采取全国知名公益志愿组织与固安产业新城合作的方式,既有稳定的专业教育基地,也面向全国乃至国际传播志愿服务教育,创新发展空间巨大。这不同于原有的院校固定模式、机械运作,也是“i志愿大学(固安)”的发展特色所在。

  灵活运转的i志愿大学(固安),下设三大学院,且各有分工。志愿学院面向志愿者全体及骨干,旨在提升核心志愿者在组织管理、项目开发、专业志愿服务方面的能力。社区学院则注重整合政策、资金等资源,搭建针对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培养社区居民的公民意识与参与能力。产业学院面向原住民和产业工人,培养职业技能素养等方面,促进就业创业能力。此外,“i志愿大学(固安)”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平台,整合域内域外合作机构资源、促进便于目标群体参与和提升的志愿者线上支撑平台和线下主题沙龙。

  疫情期间,“i志愿大学(固安)”开发了网络课堂,并邀请了民政部重点研究课题评审组专家、上海卓越公益组织发展中心理事长徐本亮、广东志愿服务专家谭建光、全国家庭教育专家、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专委会主任姚爱芳教授等业内学者,向志愿者骨干、志愿服务组织和团队负责人,以及广大社区居民们提供绿色环保、志愿服务、家庭教育、心理疏导等不同主题的系列课程。“绿色环保宅在家种菜”课程、“疫情来了,爸爸回家”、“疫情期间的心理疏导”、“亲子陪伴”家庭教育在线学习课程,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过万人次的观看量,受到了固安域内居民和固安志愿者的广泛好评。

  不可否认,突如其来的疫情为我国志愿公益领域带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正如 “i志愿大学(固安)”顾问辛华所言,志愿公益的发展潜力巨大,当下的志愿服务反应灵敏,更加人性化,更深入基层、接地气,志愿者在社区治理、应急,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i志愿大学(固安)”也将助力我国志愿公益事业蓬勃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服务社会,实现人人乐于志愿服务的全面小康社会。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