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长17米、高4米、重27吨,内部“五脏俱全”,挂车厢体完全展开后内部面积近60平米的大卡车吭哧吭哧地压着路面,在当地警方的护送下顺利抵达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实验小学,随即被一群孩子迅速围观。 这是“梦想大篷车”行进在中国的第3个年头,每到一处喧闹过后,都会有数所“梦想中心”设立——由一家公益组织与当地政府按1:1配资完成。 10月10日,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真爱梦想”)“梦想大篷车”持续起航,今年湖北、贵州、四川、甘肃4省9地区被选中为落点。 公益产品受到市场欢迎本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但市场反应过热也让公益机构自身陷入一种尴尬,“吃不消”成为一种可能。 “PPPS模式”公益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是一家关注于儿童素养教育的公募基金会。 2007年下半年,作为真爱梦想的核心产品——“梦想中心”正式设立。这是集网络、多媒体、图书和课堂为一体,分布于偏远地区学校中的标准化教室。 按照“梦想中心”的合作方案,项目落地的一方需拿出50%的资金与基金会按1:1方式配比。如,20万元标准建设一个“梦想中心”,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基金会各出10万元。截至2017年10月,“梦想中心”已在全国31个省区市建立了2800间,服务约310万乡村师生及城市农民工子女。 该基金会副秘书长牛晓把这种配资合建的模式称作“PPPS模式”。 “一个公益项目的落地执行单靠公益组织或地方政府一家都不可能完成,我们倡导PPPS模式,将政府(P)、教育行政主管部门(P)、企业捐赠方(P)和基金会(S)共同参与,借助各方力量推动发展。”牛晓说。 即便有着这样的成绩,但“梦想中心”落地也并非顺利,一些省、市项目评估时间过长,让基金会等待,最后不了了之。 牛晓表示,“梦想中心”选择的合作对象,前提条件是对方愿意,并为此付出改变现状的努力,再进一步沟通合作方案。如果对方合作意愿不强,“梦想中心”也不会在当地落地,基金会希望帮助有改变意愿之人。 “‘梦想中心’不会全部投放偏远山区,也会在大城市开设。总之,会给到需要帮助也愿意改变之人,不会对地域有所限定。”牛晓补充道。 动起来的“梦想中心” “梦想中心”教室作为承载素养教育使命的空间载体,从最初的图书馆到集网络、多媒体、图书和课堂为一体的教室,几年间,版本从1.0逐步升级至6.0。 但“梦想中心”不可移动,捐建在哪里受益群体就在哪里,参观者只能抵达捐建学校,这并不有利于项目后期推广。 牛晓说,“当时就想着怎样能够使梦想中心移动起来,开车行进展示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打破了原有地域的限制,变得可移动化,让教育能够覆盖到更多孩子。” 2015年,基金会发起“梦想大篷车”项目,开往全国5省11县,把素养教育理念传播到各个地方。 这辆集书架、课桌、平板电脑、投影仪等教学用具于一体,兼具多媒体视频教学、小型图书馆、移动阅览室、流动电影院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大篷车,每到一处都会停留2至3天,让当地的孩子们体验多节梦想课程,为创意性的互动课堂提供了充分的硬件保障,给孩子们带去更多现代化、互联网化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给当地带去素养教育的新理念。 牛晓说,选择用“梦想大篷车”推广素养教育有着四重优势。第一,车开到目的地,梦想中心体验课程解决了;第二,学生参与有地方;第三,当地成果和周边学校参与观摩实现了;第四,基金会赠送在线课程实施了。 即便有着豪华的硬件,第一次远征还是令时任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品牌总监的牛晓印象深刻。 2015年9月8日,“梦想大篷车”在南京首发,3个月时间里“梦想大篷车”以移动覆盖的方式在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四川、贵州6省份、10个地区开展落地活动,帮助偏远地区孩子学习有价值的课程,支持所在地区老师获得持续开展“梦想课程”的能力。 牛晓说:“那时项目执行基本为基金会一方,就是直接把车开进当地学校,但这种大卡白天在路上行进,人车安全需要有效保障。夜间行进校园,能否有校方人员接车也是个问题,基金会单方面执行项目,确实有难度。” “自下而上”的推广策略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决定》指出,要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三级管理课程政策,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和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