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提供 2017年10月13日,2017绿色供应链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与会的政府、企业和环保组织代表共同探讨了绿色供应链相关政策与实践。会后,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对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进行了专访。 据了解,早期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推广工作处于缓慢状态。因为中国多数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对于绿色供应链的概念仍然比较陌生,以及企业环境污染引起的经济成本远小于绿色供应链引发的管理成本,导致多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仍然以经济利益为主要追逐目标。现在情况有了很大改变,马军说到:“现在最大的、最更人振奋的一个突破就是,中国在整个环境监管方面的强化,其实长期以来制约绿色供应链发展的最大因素不是说没有一个绿色采购法规的要求,而是在于执法不严,企业违法成本偏低,现在国家环境监管的强化,不仅使违法污染环境的企业面临环保部门的处罚,还将失去市场份额,直接被市场淘汰。这样有利于倒逼全产业链内化治污成本,最终会使绿色供应链建设成为成功企业的必然选择。” 2017年9月份的“舍佛勒断供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 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力度的强化为绿色供应链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土壤,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难点。 能力不足成为现阶段企业绿色转型的瓶颈。马军表示,供应商数量多,高风险环节位于上游,复杂的地区和行业标准,大量分散的监管数据,让大型跨国企业也面临挑战。对于缺乏经验的中国大陆品牌和供应商,从管理体系到资源人力投入,能力瓶颈更为突出。 马军认为,绿色供应链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它已经不单单是一种绿色形态,更是作为创新性环境的工具,是环保部推动绿色转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环境质量改善的一个重要的抓手。面对新难点,我们研究了创新解决方法,实现环境监管的的自动化、网络化、数据化,建立多方合力的网络化供应链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效率,大幅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水平,协助绿色供应链向上游延伸,助力实现大规模节能减排。 绿色供应链是一个追求经济和环境相平衡的供应链管理方式。希望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消费、采购力量,产生市场机制传导效应,对产品设计、原材料、生产、消费到废物回收环节全过程提出绿色要求,推动供应链上下游提高能效和环境绩效。绿色供应链作为一种新型的解决方案,将带动绿色采购和绿色生产,将进一步加快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绿色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