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至2010年期间,中国的肺结核年新发病例下降了一半,提前五年完成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近年来,中国的肺结核发病率持续下降,报告发病率由2011年的71/10万下降到2015年的63/10万。 “这可能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全世界肺结核防控方面取得的最大成绩,而中国成功做到了,”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结核病项目组副主任钱秉中(Daniel Chin) 这样评价道。 “这一切的取得归功于中国政府、各级肺结核防控专家和卫生工作者的巨大努力。” 钱秉中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投身到中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中,曾经担任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顾问,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副主任,协助为中国的肺结核防控制定政策和规划。 “当时还有很多其他国际组织想要和中国合作,但他们对结核病没有任何了解。我恰巧能够发挥一些作用,帮助中国设计并申请多项结核病防治项目,中国也因此获得超过2.5亿美元的资助,”他说。 “盖茨基金会的宗旨之一就是‘接受越多,回馈越多’。能来中国为肺结核防控做一点贡献对我来说是莫大的快乐。” 钱秉中告诉记者,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实际上引领了全球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当时中国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基础上,推广实施了大规模的结核病防治规划项目。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每年有75万名结核病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凭借这样的治疗方法,经过十年的努力,中国的结核病患病人数下降了一半以上。 “这是同时期内全球范围取得的最大成就,”他说道。 钱秉中提到,尽管取得了不少进步,中国在肺结核防控方面仍面临耐药性肺结核等一些挑战。 目前中国每年近百万新发病例中,有10%的病人对药物治疗产生了抗药性,他说。 他说,尽管中国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不断改善,基本医疗保险覆盖更多人群,许多肺结核患者仍然无法得到高质量的治疗。尤其在一些贫困地区,病人还无法负担治疗费用。但他认为这些挑战都能克服。 “我们看到了中国过去10到15年肺结核防控取得的巨大进展。我希望这些努力和成就能够不懈地坚持下去,直至在中国完全消灭肺结核。 国务院办公厅今年2月印发的“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显示,目前我国仍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约90万例,位居全球第3位。我国现行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和防治能力还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防治工作需要,部分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诊治条件较差,防治所需设施设备不足,基层防治力量薄弱。 《规划提到》,到2020年,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协同、大众参与的结核病防治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结核病防治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肺结核发病和死亡人数进一步减少,全国肺结核发病率下降到58/10万以下,疫情偏高地区肺结核发病率较2015年下降20%。 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教授罗杰 德特尔斯(Roger Detels)眼里,中国在过去近四十年里在传染病防治方面取得的进步可以用“巨大”来形容。 他告诉记者,当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第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时,大多数中国人对艾滋病还几乎一无所知,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员对艾滋病的防治也远不及发展经济那么积极。 “而现在,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之一的艾滋病防控体系,中国在艾滋病防控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罗杰 德特尔斯告诉记者。 罗杰 德特尔斯是国际权威流行病学专家,曾任国际流行病学会主席。作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杰出教授,过去30多年来他一直积极支持中国艾滋病防控,为中国培养了许多公共卫生人才。2011年他获得中国艾滋病防治国际合作突出贡献奖。 尽管已经年过八旬,他仍然坚持每年来华给国内的卫生工作者提供培训,指导研究。 他回忆道,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刚刚来到中国时,有些地方对防控艾滋病不积极。不过2004年的非典疫情促使政府提高公共卫生防御能力。在随后的几年里,中国政府加强了各级疾控中心建设并完善了传染病报告制度,以有效防控艾滋病等传染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