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以来优良天数超九成 实现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开门红”

2024-03-26 15:33:12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王斌 责任编辑:王一 字号:T|T

  全力抓落实 确保开门红

  昨天(3月25日),“全力抓落实 确保开门红”一把手访谈活动在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举行。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今年以来,北京市空气质量保持总体改善趋势。截至3月24日,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1%;优良天数76天、占比90.5%,同比增加14天,实现了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开门红”。

  蓝天从“奢侈品”变“常见品”

  2021年至2023年,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实现连续三年稳定达标,市民感受到了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北京的蓝天从“奢侈品”变成了“常见品”。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添介绍,今年以来,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优良天数同比增加,实现了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开门红”。

  2024年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强调,今年要实现“优良天数不下降、平均浓度不上升”。要达成目标,首先要明晰面临的形势。当前,大气污染治理进入了新阶段,在相对低的浓度水平下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并非易事。

  陈添表示,今年北京将持续实施绿色北京战略,以生态的“含绿量”提升发展的“含金量”。针对污染来源向城市运行、生活源等刚性排放为主转变的特征,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实施2024年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核心是改善空气质量,主线是降低PM2.5浓度,重点开展四方面工作:一是推动结构减排,重点是积极推广新能源车,通过推动机动车“油换电”“油换氢”,减少燃油消耗,实现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二是推动工程减排,重点是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绿色升级,提升企业绩效水平,重点是推进含VOCs产品源头替代。三是推动管理减排,重点是提升城市环境精细化管控水平,加强扬尘管控,开展扬尘百日攻坚行动。构建智慧环保监管体系,总结巩固监管、监测、执法部门“三监”联动成功经验,提高大气环境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的监管能力。四是加强区域联防联控,京津冀联防联控是改善北京市空气质量的重要保障,延续、固化已经形成的机制做法,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攻坚行动,开展区域联合执法,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

  五大行动百余项措施减污降碳

  今年2月,《推进美丽北京建设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行动计划》印发实施。该行动计划统筹蓝天、碧水、净土、应对气候变化、生态保护五大方面、百余项任务措施,为2024年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制定了“施工图”。

  陈添介绍,今年,蓝天保卫战仍是重中之重。除此以外,碧水保卫战的重点是保好水、治差水、补短板,紧盯重点区域和流域,推进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净土保卫战的重点是强化源头管控,加强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三地监管”,探索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实现土壤环境质量良好。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加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保障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运行,强化低碳试点示范,提升外调绿电规模。另外,在生态保护方面,重点是以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核算应用为抓手,持续提升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陈添透露,2024年行动计划更加突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在加强污染联防联治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区域绿色能源合作、加强生态系统联合保护,并从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深化气候投融资试点等方面加快推动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

  此外,在完成规定动作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区积极创建绿色低碳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两山”基地、生态文明示范区等,同时鼓励各区结合辖区特点,探索建立清洁运输示范区、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无废细胞”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等各具特色的区级自选任务,以点带面、一个带动一片,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北京市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充分运用“天上看、地上巡、数据联、电量核”等大数据科技手段加强监管,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加强督促调度、严格督察考核,压实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属地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积极引导鼓励公众参与,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今年将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作为全国首批开展的七个试点碳市场之一,北京试点碳市场自2013年开市至今已平稳运行10年,覆盖近1300家单位、碳排放总量占北京市一半以上。2023年,在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评估中,北京在81个低碳城市试点评估中成绩排名第一,被评选为优良,城市低碳发展成效显著。可以说,这些年来,北京市都在逐“绿”而行。

  对此,陈添表示,在应对气候方面,今年北京市将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印发实施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完善碳配额有偿竞价发放工作机制。同时,开展低碳出行、氢燃料电池车碳减排等碳普惠项目。保障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运行。开展汽车制造等行业领域和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研究。

  北京市还将加强低碳试点示范。聚焦绿色低碳新业态、新动能、新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先进低碳技术、低碳领跑者、气候友好型区域、气候投融资等试点创建。推进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此外,推进重点领域减排。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压减化石能源消费,提升外调绿电规模,加快推广新能源车,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研究制定甲烷排放控制方案。为加强城市气候适应性建设,北京市将印发实施北京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提升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推进韧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分三阶段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强调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绿色低碳转型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实现高水平保护、高品质环境、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相得益彰。今年2月,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陈添表示,北京作为首都,要发挥首善之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争做美丽中国实践典范。北京市将按三个阶段推进:“十四五”深入攻坚,实现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探索树立一批美丽北京实践标杆;“十五五”巩固拓展,实现生态文明稳步提升,美丽北京率先基本建成;“十六五”整体提升,努力成为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美丽北京全面建成。

  实施路径上,北京市将分为五个维度进行构建:一是全领域转型、树立减量提质典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能源、产业、交通、城乡建设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增强内生动力、创新活力。二是全方位提升、树立生态城市典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夯实青山绿水蓝天的底色。三是全地域建设、树立精治共美典范,开展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美丽系列”建设,核心区、城市副中心、中心城区、平原地区、生态涵养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四是全体系融合、树立文明赓续典范,北京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都,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中的生态思想,积极展现生态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明。五是全社会行动、树立多元共治典范,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市民群众等人人参与、人人共享。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相关推荐


聚焦县域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郡县联播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