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人才赋能生态治理 昔日沙荒“披绿生金”

2023-12-06 15:52: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魏建春 责任编辑:明晓 字号:T|T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坚持人才引领生态治理,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政策支持,推动人才平台升级,加大创新成果转化,努力为北部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引进专业人才 探索科学治沙新路径

  自1984年起,阿拉善盟为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组织和引进林业专家在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开展飞播治沙科学试验,与全国各科研院所、知名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引进荒漠化治理高层次人才团队3个,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4所,打造各级创新平台载体288家,攻克“防沙治沙—资源开发—高效利用”全技术体系中的瓶颈问题。

  2016年起,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科研团队在阿拉善盟开始生态保护工作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在专家的指导下,阿拉善盟在沙生植物育苗、造林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让689.3万亩荒漠变成灌木草场。截至目前,阿拉善盟已累计完成荒漠化治理9100余万亩,完成飞播造林面积689.3万亩,全盟沙化土地面积较2004年减少1132.95万亩。

  强化政策支撑 打造生态治理新成果

  为给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提供稳定的产业支撑,阿拉善盟先后出台50条人才新政、24条科技新政,鼓励支持生态建设人才开展科研创新。16个省市自治区、5个国家的35家研究所和高校的专家团队聚焦肉苁蓉、锁阳、黑果枸杞、沙地葡萄、骆驼等优质沙漠动植物资源,进行技术难题、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攻关,帮助当地企业和农牧民群众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品价值。

  推动成果转化 实现治沙与致富共赢

  阿拉善盟柔性引进科技创新创业急需紧缺人才和团队,推动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科研成果转化。有关部门先后推动一批特色生态产业企业与5个国家、16个省市自治区的35家研究所和高校开展科研合作,形成集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加工转化率达到68%。

  目前,阿拉善盟直接或间接从事生态沙生产业的农牧民3万余人,人均年收入从3万元增长至数十万元。特色生态产业增加值也由2016年的15.42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70.49亿元;“十四五”期间,产业产值预计可达400亿元。


相关推荐


聚焦县域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郡县联播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