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冒是新冠导致的“免疫缺陷”吗? 最近,网络上开始流传“支原体肺炎是新冠的变异”的说法,甚至有人怀疑,“今年秋冬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是因为感染新冠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缺陷”,因此人群对呼吸道传染病更易感了。 11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首席流行病学家玛丽亚·范·科霍夫(Maria Van Kerkhove)在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中国目前秋冬季儿童呼吸疾病疫情来源于“免疫落差”。 什么是“免疫落差”?疫情期间大多数人对于新冠的预防除了打疫苗外,更多是采取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多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方法。这些干预手段确实可以减少新冠的感染,同时也会减少其他感染性病原体的接触,最为明显的是流感,几乎一度消失。 长时间干预后导致病原体免疫刺激缺乏,群体免疫的水平较疫情前有所下降。疫情期间与疫情前群体免疫水平间的差异称为“免疫落差”。当恢复正常生活后,很多人迅速抛弃了戴口罩、勤洗手等防御措施,这也更加引发了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尤其是在秋冬呼吸道传染病本身就高发的季节。 此外,作为专门研究病毒免疫缺陷博士、科普博主@子陵在听歌 11月25日在微博发文也表示,新冠病毒不会造成免疫缺陷。新冠病毒引发的是一个典型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和其他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一样,它具有明确的病毒感染自限性。极少数新冠患者发生的长新冠(新冠后遗症),但并不是免疫缺陷。 不同病原体该如何用药? 武汉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赵雷表示,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疾病症状,首选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病因治疗的药物,不同病因有不同的治疗方案,比如说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就使用抗生素治疗;流感治疗药物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如磷酸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目前为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治疗药物。但这些药物也有其自身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在服用和静点的时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另一类是对症治疗的药物,比如头痛发热的,就服用一些镇痛退热的药物控制症状,咳嗽或有痰就服用止咳化痰药等。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不同病原体的预防方法大同小异,流感需要每年接种疫苗,其他呼吸道病原体主要是通过戴口罩,勤洗手、多开窗通风、保持社交距离、注意咳嗽礼仪,尽量减少在人多空气流通不好的地方停留时间。 今年流感较往年同期增多? 根据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数据,全国报告的流感监测周报显示,近两周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已高于前两年的同期数据。中国流感监测周报显示,2023年第45周(11月6日-11月12日)、46周(11月13日-19日)两周内,全国报告332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 而对比前两年同周期的数据,今年的流感相比于前两年同期都有增加。2022年第45周(11月7日-11月13日)、46周(11月14日-11月20日)全国报告29起流感暴发疫情;2021年第45周(11月8日-11月14日)、46周(11月15日-21日)报告132起流感暴发疫情。 今年的流感病例比往年多?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在11月13日国家卫健委就介绍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指出,其实每年冬季都是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常见的比方说肺炎支原体、呼吸道病毒,尤其是流感病毒,这些疾病的特征和往年一样,愈后都比较好,不需要担心。 “新冠疫情期间,由于大家采用严格的呼吸道防控措施,因此包括支原体、病毒、其他感染,这些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确比其他年份是有下降的。大家觉得和前三年比,今年的呼吸道疾病好像增加了。随着防控的常态化,今年这些疾病又回归到疫情前的表现,而且发病水平和疫情前比回归正常,所以也是正常表现。”童朝晖在发布会上回应。 (中国小康网综合北京青年网、人民日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