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水清岸绿映包河 “最好名片”入画来

2023-11-13 14:56:21 来源:人民网 作者:包宣 责任编辑:王一 字号:T|T

  立冬刚过,位于合肥市包河区的巢湖岸边陆续来了一些新“客人”——成群的候鸟飞抵巢湖边的湿地越冬。虽然已是冬季,但在巢湖北岸,水草丰茂、群鸟齐飞、景色优美,市民游客纷至沓来,好一派怡人的绿色画卷。今年以来,合肥市包河区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环巢湖生态建设,努力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让百姓幸福生活与绿色生态美景实现“双向奔赴”。

  环湖湿地物种日渐丰富

  水天一色间,几只或一群水鸟略过,落在葱茏的水草或湿润的滩涂,其中不乏一些珍稀濒危鸟类,这便是位于巢湖北岸的合肥巢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

  临湖苑小区就在湿地公园的附近,小区居民徐先生退休后几乎每天都要到湿地公园边转一转。“这两年湿地公园的环境越来越好,最明显的就是来越冬的候鸟越来越多。”徐先生说,大约10月底开始,就有候鸟成群飞到湖滨湿地公园,一直能待到来年2、3月份。

  据介绍,2021年4月,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时隔约20年再次重现湖滨湿地,2022年湖滨湿地首次发现安徽新纪录种小滨鹬。这几年,湖滨湿地鸟类多样性指数逐年提升,现已有湿地鸟类127种,湿地鸟的种类和种群数量在整个环巢湖地带处于前列,是水鸟分布最集中的地段之一。

  不仅如此,湿地植物种类也逐年增加,自2019年到2022年,经不完全调查发现,安徽合肥巢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内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从67科264种提升到79科314种。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合肥巢湖湖滨湿地公园是包河区近几年重点建设的环湖湿地之一,除此之外,包河区的派河口湿地、十五里河河口湿地红杉林、南淝河右侧复合人工湿地等都陆续建成,成为合肥重要的生态资源。

  水环境治理打出“组合拳”

  城湖共生的包河,一直做好“水文章”,把巢湖治理放在重要位置。

  这几年,很多市民都有明显的感受,巢湖蓝藻的异味改善了许多。每年的4月底或5月初直到10月底是蓝藻处理的关键时期。目前,包河区共有4座深井控藻平台,每个平台每天能够处理10万立方米藻水。蓝藻爆发时,除了深井控藻平台,还有几十艘打捞船、快艇同时工作,最多的时候,每天处理的藻水可以达到45万立方米。

  “围剿”蓝藻,在包河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数据显示,2021年巢湖首次出现蓝藻时间较2020年同期推迟56天,基本实现“看得到变化、闻得到变化、比较到变化”的目标。2022年,巢湖水华发生累计面积同比下降53.4%,藻密度下降14.2%,实现了历史性无蓝藻爆发。

  不止是巢湖,包河区通过常态化的水质监测、设施监管等措施,纵深推进水环境质量治理。对全区已审批的11个入河排污口进行巡查监管,区域内排污口排放全部达标。对全区72个入河问题排口建立四级责任人制度,推进问题排口整治。

  同时抓好污染源头治理,全区5个涉农街镇、31个村居公厕全部纳入市场化管理,生活污水全部接入市政管网;倡导绿色生态农业,全面禁限养各类畜禽及规模化水产,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

  水清岸绿百姓共享绿色生活

  生态环境好了,百姓的幸福指数才能不断升高。今年以来,包河区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面,通过控煤、控尘、控气、控车、控烧、控烟等综合施策,让蓝天与百姓相伴。

  今年上半年,全区PM2.5平均浓度为36μg/m³,同比下降2.70%;PM10平均浓度为67μg/m³,同比下降1.47%;空气质量优良率82.2%,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包河区着力推进固碳工作。实施包河区环巢湖流域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加大林相改造和退化林修复力度,持续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目前全区完成森林质量提升2500亩。

  同时,开展林草湿样地调查,创新“林长+碳汇造林”,拓宽增绿固碳形式,全力推进碳汇森林。今年以来,该区在合肥红杉林启动碳汇造林基地建设,发动市民在碳汇造林基地完成植树造林3000株。

  青山碧水蓝天,好的环境可以给市民带来高质量的生活,但也需要全社会的保护。包河区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执法质量和效能。

  如今的包河,城湖共生、繁花似锦,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让巢湖北岸持续焕发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包宣)


相关推荐


聚焦县域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郡县联播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