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1日电 (记者 冉文娟)公元1616年,东西方戏剧大师汤显祖、莎士比亚同年陨落。400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 “我们应该借这个机会开展多种纪念活动,这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家形象的良好契机。”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萍告诉中新社记者,汤显祖的作品不仅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丰碑,在世界上也享有崇高地位,应让更多人知道。 2015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期间发表《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演讲时提议,“中英两国可以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以此推动两国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 各项纪念活动陆续登场。但在参加完多场中英两国举办的活动之后,孙萍内心却有些不是滋味。 “别人撒了一点芝麻盐,文化就主动输出了。”孙萍举例说,英方组织中国的大学生来翻译“自己心中的莎士比亚”,允许加入自己的创作和想法,如果译作优秀,就能获得奖学金、赴英交流等机会。“我们北外的学生,近一半都参与进来了。” 对这样的“文化逆差”感到担忧的不止孙萍一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对记者说,目前,“中译外”人才稀缺,远不能满足对外文化传播的需要。 “国际翻译界的共识是,翻译的任务是把外语翻译成母语,而非相反。”黄友义说,中国的情况却不同,中译外目前只能主要靠咱自己来完成。 “这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经济、文化和现实的因素。”黄友义认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翻译专业的高等教育水平亟待加强。 令孙萍感到“心里疼”的,还有国人对汤显祖这样的文化巨匠存在严重的认识盲点。“我们努力去推汤显祖,但知道的人太少,连很多大学生都不了解。”孙萍说,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在国内、国际两方面的影响力均处于被动局面,这一情况急需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