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为加快形成扩大内需的强劲合力指明了方向。消费和投资有何关系?如何理解“有潜能的消费”和“有效益的投资”?形成良性循环要如何发力?近日,国际商报记者采访业内专家进行详细解读和深入探讨。 专家圆桌 宁吉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贾 康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 张宇贤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 张伊娜 商务部消费大数据实验室主任、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主任 排名不分先后 1 如何理解“有潜能的消费”和“有效益的投资” 张宇贤:“有潜能”和“有效益”是理解的重点,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和精准把握。 第一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经济运行有其自身运行的客观规律,这主要表现为消费结构的升级规律,即居民消费从基本生活消费向品质消费的转变、从实物消费向服务消费的转变、从传统消费向创新消费的转变等。这些规律反映了消费者需求和市场供给的变化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整体上是向着衣食住行的方向升级。当前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必然会进一步升级,升级的方向就是有潜能的消费,而另一方面,消费结构的升级必然会推动投资结构的升级。因此,只有理解消费结构升级的规律,才能精准地把握有潜能消费和有效益投资的内涵施政。 第二是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必须把有潜能的消费和有效益的投资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加以理解和把握。当前最大的时代特征就是新一轮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从过去的体力替代向智力迭代的深刻转型。我们经常提到的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智能家居等都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产物。此外,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普及,电子商务、无人零售、共享经济等新型的消费方式也不断涌现,未来个性化定制、智能化服务、绿色环保、健康生活方式将是有潜能的、重要的消费方向,有潜能的消费必然会触发有效益的投资,两者正呈现出加速升级的时代特征。 三是国家战略的发展导向。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形成,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向现代化国家迈进,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必须把发展的主导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国是一个超大规模经济体,必须实现内部可循环。为此,党中央关注我国的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的变化,审时度势地制定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因此,有潜能的消费和有效益的投资,必须立足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找痛点,补短板,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中找准坐标。 贾康:这两句话讲的是如何认识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整个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如何正确处理相关的政策体系。 总体来说,要从社会再生产全过程来看,在一个特大经济体模型之下,只要激发消费、刺激消费,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是过于简单化和极端化的认识。 从原理上来说,消费是所有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老百姓的最终消费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改革开放也是为人民造福的体现。但发掘和释放可持续的消费潜力,最根本的还是消费者主体要有支付能力,即购买力,那么,他们这种购买力从何而来?从主流上来说,首先是稳定的就业,这个事关整个社会和谐,是中央目前优先考虑的问题。每年要保证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200万个以上。 那么,这些就业岗位、就业机会从何而来?这又追溯到更前端的可持续经济运行,维护发展中的就业岗位,投资的有效性就变成最关键的问题,所以这就落到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上了。 投资如果出现失误,就不能发挥原有的功能作用,有效益的投资可以保证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老百姓的收入也得以保障。通过产业升级、收入增加来实现消费升级等等,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所以,重视消费绝不意味着可以轻视投资,抓投资一定要抓它的有效性。对于市场主体,它的有效性是靠竞争,需要市场主体自己决策,在自负盈亏的约束之下,敢于去试错创新,以此发挥出活力,提高投资的有效性,要让市场起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 但在改革开放以后,光靠主体企业的投资并不能完全避免经济波动,经济周期会经历低迷阶段和过热阶段,这时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政府的调节和宏观治理在这方面必须有总量上的管控。 2 目前,我国消费呈现出哪些特点 宁吉喆:第一,从总量上看,202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从速度上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明显快于疫情三年2.5%的平均增长率。从贡献率上看,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82.5%,比前三年的贡献率大幅提升。可以说,没有消费的恢复性增长,就没有2023年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的态势。 第二,商品消费恢复增长,服务消费迅速扩大。2023年我国商品零售额41.9万亿元,同比增长5.8%,改变了疫情影响下2022年商品消费仅增长0.5%的局面。商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将近90%,它的恢复增长支持了整个消费的复苏。2023年,国家统计局首次对社会公布了服务零售额,比前年增长了20%,这反映了疫情后,居民消费需求特别是服务消费需求加快释放的积极态势。 第三,基本生活类消费稳定增长,升级类消费快速增长。老百姓消费重点还是吃穿用。2023年,基本生活类消费全面增长,在限额以上单位消费中,吃穿用三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12.9%、4.7%。同时,随着居民品质生活、数字、绿色消费理念的增强,以及市场供需体系的适配,部分升级类和出行类的商品增势良好。 第四,实体商品消费开始恢复,线上消费比重持续提升。走出疫情后,在商品零售企业积极触网转型、消费环境优化、消费体验丰富提升等因素带动下,实体店铺的零售恢复向好。2023年,限额以上零售业的实体店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其中,便利店、百货店、专业店、品牌专卖店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了7.5%、8.8%、4.9%、4.5%。 第五,城镇消费平稳增长,农村消费较快增长。随着经济恢复、收入增长和商业体系的健全,城乡市场呈现出共同壮大之势,城镇消费仍然是全国消费的大头。2023年,我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达40.7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6.5%,比上年增长7.1%。同时,随着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工业消费品下乡更加便利,乡村消费加快增长,2023年乡村消费零售额6.4万亿元,增长8%。 第六,东部地区消费继续增长,西部和东北地区消费加快增长。2023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在东部10个省市中,快于全国水平的有4个。在中部6省中,湖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8.5%,快于全国水平。西部12个省区市中,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速快于全国水平的有7个。东北三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快于全国水平,分别是吉林9%、辽宁8.8%、黑龙江8.1%。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消费市场趋于活跃,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增强。 第七,居民消费支出较快增长,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有所上升。据调查,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7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快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也快于经济增长。 新的一年,我国消费将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从疫情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已经并将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消费政策信号加强,消费能力继续提升,消费环境不断优化,服务消费持续扩展,新型消费培育壮大,传统消费稳定扩大,消费机制调整改革。 3 为什么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宁吉喆: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仍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消费进一步拓展面临新的机遇。一是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人口市场蕴含的消费潜力巨大。二是中等收入群体稳步扩大,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增强。三是数字化、绿色化转型,驱动消费结构升级。四是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释放消费潜能。 但另一方面,在面临机遇的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消费进一步拓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消费需求仍然不足。去年的消费增长带有恢复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的平均增速还比较低,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也比较小。商品消费的恢复仍滞后于服务消费的恢复。 二是居民消费意愿不够强,消费者花钱购物更加谨慎,国内旅游收入恢复,但是仍滞后于旅游人数的恢复,居民持币待购现象显现。 三是生产和收入价值量受限,CPI较低,PPI负增长,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增幅较小。居民买涨不买落,这些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还要在前进和发展中加以解决。 张宇贤:任何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提出,都有其深刻的战略考量。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本质上讲,就是为了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因此,回答为什么这个问题,需要结合这一重要目标,从量和质两个方面来统筹理解。 从量的维度来看,这是推动经济平稳增长的需要。2023年,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经济、宏观政策协同发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入的三重压力得到了明显缓解,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的态势。 在消费方面,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了47万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明显加快,好于市场预期。从结构上来看,也有三大亮点:一是接触性消费实现较快的恢复性增长;二是线上消费增长动力强劲;三是绿色消费实现了高速增长。 在投资方面,2023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3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比上年实际增长了6.4%,增速比2022年加快了1.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稳中向好,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稳步提高,民生补短板投资增势良好。此外,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7.3%,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6.7%,均实现了较快的增长。 但是,消费和投资领域也存在一些隐忧,主要表现在物价的持续低迷——说明有效需求不足。尽管2023年消费和投资增速较高,但从近几年的平均值来看,增速仍然偏低,民间投资动力不足。 这些问题的存在,为下一步我国消费和投资的平稳增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从稳增长的角度来看,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需要有一定的量做支撑,即保持合理的消费和投资的增长速度。 从质的维度来看,这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有高质量的供给,也需要有高质量的需求。党中央提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供给的战略部署。因此,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是扩大高质量需求的重大举措,可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需求支撑。从供需两侧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有潜能的消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有潜能的消费才是高质量的消费,高质量的消费才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消费对经济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有潜能的消费逐步发挥作用,传统的产业将逐步升级。新兴产业将得到较快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这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从而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因此,激发有潜力的消费和推动高质量的发展是内在统一的。 有效益的投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投资一头连着当下的需求,一头连着未来的供给。投资是否有效益,既决定了当前的发展质量,也决定了未来的发展质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具体来看,通过有效益的投资,可以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有效益的投资可以促进研发投入增加、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可以使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通过对绿色环保、人才培养和教育等领域进行有效益的投资,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毫无疑问,促进有效益的投资,将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 新的一年,我们要如何落实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张宇贤:我认为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的关键,首先在于要抓住居民增收这个“牛鼻子”。以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作为重要抓手,有针对性地打出一轮宏观政策的组合拳。促进消费,拉动投资,更好地服务于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首先要重点抓好居民增收,为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和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培育内生增长动力。消费需求是内需的增长需求,是牵引内需增长的发动机,居民收入是这个发动机的燃料。因此,只有居民收入增加了,有潜能的消费才能实现,有效益的投资才能找准方向,才能推动整个经济循环的链条转起来、活起来。 这方面,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三是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其次,以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作为重要抓手,尽快释放有潜能的消费和有效益的投资。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不仅仅是投资品和消费品的简单置换,而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迭代升级的过程,是推动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的关键一招,既利当前,又利长远。 最后,要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助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和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一是要实施积极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二是完善促进有潜能消费的体制机制,三是以效益为导向,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四是要加速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五是要激发各类市场活力,六是要大力改善营商环境。 张伊娜:未来一段时间,如何去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以及选择赛道呢?我认为要从空间赛道和行业赛道两方面分析。 第一,空间赛道。从消费的总格局来说,我国空间分布并不均衡,消费还是向大型城市、城市群加快集中,与中国人口分布、个体经济总量分布等等是保持一致的。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新特点,比如网络零售,突破了城市行政的传统等级结构,推动了区域平衡发展,减少区域的极化发展,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在某些新型业态里面,二三线城市也可能出现逆袭。其中,门类选择对中西部城市在网络零售中实现逆袭非常重要。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农产品的网络零售对中西部地区特别友好。 从消费和城市商业体总量的配置来看,每年都有很多的新增商业体出现。以上海为例,上海商业体面积已经和纽约、伦敦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持平,从边际效应来看,城市商业体普遍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总量不够,而是坪效相对较低,怎样能在保证量的同时提高质量,这是未来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要关注社区商业体未来的发展。目前,更多的是以大的商业体为主,而不是以社区型的商业为主,所以未来在空间上,在城市层面的空间上,社区商业的发展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其也是有潜力的空间赛道。 第二,行业赛道。从近期的赛道来看,宠物经济非常被看好。同时,与银发经济相关的赛道有非常大的行业发展空间。国产香化类的产品,即化妆品类以及轻医美的产品,也值得关注。 从长期的行业赛道来看,我们一直在关注第三次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点在哪里。第一次是家用电器的普及,第二次持续到今天,汽车是一个主要的门类,第三次可能是全屋智能家居,这将成为需要长期深耕的一个行业赛道。 国际商报记者 顾鸿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