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农村中小银行工作委员会发布《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行业发展报告(2023)》(下称报告)。报告指出,2022年,全国农村中小银行紧扣时代脉搏,发挥自身特色,坚守服务“三农”、小微、城乡居民的战略定位,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报告指出,2022年,全国农村中小银行资产规模实现稳步增长,存贷款市场份额和排名位居区域前列,资产质量整体可控,风险抵补能力不断提升。2022年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简称农合机构)总资产规模达到47.62万亿元,村镇银行资产规模达2.22万亿元;农合机构贷款总额26.41万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12%,村镇银行各项贷款1.45万亿元,户均贷款余额28.68万元。从贷款当地市场排名来看,浙江、湖北、湖南、重庆、成都、福建、山西、江苏、四川、江西等20个地区农合机构排名第1位;从存款当地市场份额来看,农合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84万亿元,同比增长11.2%,27个地区农合机构当地市场份额在10%以上,其中云南、广西、贵州、吉林、海南、甘肃等11个地区农合机构当地市场份额在20%以上。2022年,全国农村中小银行资产质量进一步夯实,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7546亿元,同比下降109亿元,不良贷款率3.22%,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43.23%,同比上升13.75个百分点。 此外,普惠金融深入推进,绿色金融力度加大。农村中小银行持续深入推进普惠金融业务,加大了对“三农”、小微企业和城乡居民的服务力度。至2022年末,全国农合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超13.38万亿元,同比增长8.84%,涉农贷款余额超过贷款总额的一半,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70277亿元,增幅16.07%;村镇银行贷款中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合计占比达90.65%。2022年,农村中小银行从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能力和增强新市民金融服务保障等方面制定落实各项制度措施,全力满足新市民金融需求,如河北农信推出支持新市民安居和消费信贷产品27种,湖南农信发放新市民安居和消费类贷款余额124亿元。始终紧紧围绕“双碳”目标,大力发展绿色金融,重点引导投向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绿色产业,助力实现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可持续共赢发展。如江苏全省农商银行2022年末绿色信贷贷款余额为544.41亿元,较年初上升128.48亿元,增速达到30.89%,上海农商银行2022年末绿色信贷余额435.6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0.32%;重庆农商银行2022年末绿色贷款余额超487.15亿元,较年初增长32.87%,连续三年增速超30%。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杨召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