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纷繁复杂的变局,中非守望相助,共谋发展,不断谱写中非务实合作的新篇章,推动互利共赢的中非经贸合作迈入新阶段。 6月29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在中非经贸博览会上发布了《中国与非洲经贸关系报告(2023)》,报告以中、英、法三种语言呈现,系统梳理了2021-2022年中非经贸合作的最新进展与成就,并指出,中非经贸合作基础稳固,前景广阔。 硕果累累 中非货物贸易强劲复苏。2021年,中非货物贸易总额达2542.9亿美元,同比增长36%,为近十年来最高增幅。2022年,中非货物贸易进一步增至2820亿美元,同比增长10.9%,其中,中国对非出口1644.9亿美元,自非进口1175.1亿美元,三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中国是非洲农产品出口第二大目的地国,并连续14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中非服务贸易持续深化。中非服务贸易的主要领域包括运输,建筑,旅行服务,政府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同时在多个领域取得新进展。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在非不断推进,中非本币结算和互换安排取得较大进展。目前,非洲已有49家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间接参与者。2022年年底,毛里求斯成为继南非和赞比亚之后,人民币清算中心落户的第三个非洲国家。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南非、摩洛哥、埃及和尼日利亚央行签署本币互换协议,金额总计730亿元,促进了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双方互设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日趋增多。 中国对非投资日益活跃。2021年,克服疫情影响,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投资流量从2020年的42.3亿美元增长到49.9亿美元,同比增长18%;对非直接投资存量增至441.9亿美元。据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对非投资存量超过470亿美元。 中非基础设施合作亮点纷呈。在疫情、非洲债务风险等多重压力之下,中国企业在非洲市场率先复工复产,在非建成一大批基础设施精品工程,极大促进了非洲经济复苏和民生改善。特别是中企在非洲承建的工业制造类项目增多,为非洲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助力。非洲保持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第二大市场地位。2021年,中国企业在非新签合同额778.8亿美元,同比增长14.7%;完成营业额371.2亿美元,同比下降3.2%。2022年,中国企业在非新签合同额732.2亿美元,同比下降6%;完成营业额378.4亿美元,同比增长2%。交通运输建设、一般建筑、电力工程建设是中国企业在非洲承包工程最多的三大领域。 同享机遇 展望中非经贸合作前景,报告指出,当前,中国正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将为包括非洲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的合作机遇。 从非洲发展情况看,尽管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但非洲大陆自然资源丰富、年轻人口快速增长、新技术不断被开发运用,经济发展仍蕴藏显著机遇。报告指出,非洲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推进为非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将推进非洲经贸法律体系逐步完善统一,大幅降低非洲国家间经贸往来的交易成本。同时,数字化为非洲大陆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新的契机。结合非盟推出的《非洲数字化转型战略(2020—2030)》,近年来,非洲国家着力改善电信网络、提高互联网接入率、促进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产业数字化蓬勃发展,为非洲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机遇。此外,年轻化的劳动力为非洲经济发展不断提供驱动力和新活力。如能相应提升基础教育及技能培训水平,非洲人口红利将进一步显现。 中非友好关系牢不可破,为中非进一步拓展经贸合作提供坚实政治保障。中非经济发展向好,中非经贸合作迎来更多契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和态势强劲。与此同时,非洲经济也保持复苏势头。随着非盟《2063年议程》的持续推进,非洲在工业、农业、电信、数字经济、新基建、绿色能源、金融产业等领域将迎来更多机遇。当前形势下,中非经贸合作的互补性进一步凸显,中国的机电产品、日用品和纺织品等依然契合非洲当前需求,中国稳定恢复的进口需求也将激发非洲经济发展潜力,尤其是中国持续扩大的农产品进口将对非洲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及农村减贫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非洲数字经济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也将吸引更多中国企业赴非投资。 “中非经贸合作正进入提质升级新阶段。”报告指出,中非双方正加快落实中非合作“九项工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深入发展。双方将继续加强顶层设计,对接发展规划,共同谋划有利于中非经贸合作深层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框架。中国将稳步扩大自非非资源性产品进口,支持私营企业在中非经贸合作中发挥积极的创造性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扩大对非投资,继续支持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项目,拓展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新能矿等领域务实合作,努力开拓中非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同时继续向非洲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加强对非能力建设和技术转移,助力非洲自主发展。 国际商报记者 汤 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