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岁末,北交所市场高质量扩容跑出“加速度”,单月上市企业数量达到32家,创下开市以来的新高。至全年收官,北交所存量上市公司数量将达到162家,相较年初增加83家,实现翻倍。北交所从市场建设的起步期,正逐步迈向提质增效、强化功能的新阶段。 年底提速每天都“上新” 12月26日,瑞奇智造;12月27日,纬达光电;12月28日,美登科技;12月29日,浙江大农、华光源海;12月30日,佳合科技、三祥科技、太湖雪。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周,北交所企业上市的节奏并未放缓。 根据统计,进入12月以来,北交所新上市企业数量达到32家。按当月22个交易日计算,日均上市企业为1.45家。至全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将达到162家(不含3家已转板企业),相较年初的82家,上市企业数量扩容一倍。 其实,自下半年以来,北交所市场规模扩容就在加速,尤其是9月以来更加明显。从数据看,9月、10月、11月,北交所上市企业数量分别达到8家、7家、9家。 对于12月以来北交所“上新”速度的明显加快,资深新三板评论人、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认为,主要是为实现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的快速上规模。另一重要原因是,申请上市企业财报有效期临近,要让更多中小企业通过北交所尽快实现直接融资。 数量扩容只是一方面,企业的质量更为关键。北交所严把“入口关”,从近期新上市公司的质地看,整体来讲与前期公司质地基本保持均衡。 新股密集上市市场还需适应 新股密集上市的同时,个股却频频跌破发行价,引发市场的关注。除康普化学、凯华材料2只新股外,更多个股在上市首日普遍出现破发情形。 “今年北交所上市80多只新股,整体数量其实并不多,只是因为集中单月上市30家,所以才让市场有点不适。”对近期新股破发率高企的原因,周运南表示,核心原因是新股密集上市,打破了市场和生态的固有平衡,让市场和投资者们有些压力。市场未能及时适应,投资者观望情绪较浓,买入意愿不强,直接导致不少新股首日破发。 破发频现,还与整体市场环境有关。东吴证券表示,年底市场避险情绪浓厚,大市值股票表现更优,以小市值股票为代表的北交所板块表现欠佳,产生集中“破发”现象。此外,随着元旦春节“双节”临近,整个资本巿场资金面明显趋紧,导致北交所二级市场股票购买力不足。 不过市场人士认为,北交所集中规模上市只是一个暂时性现象,市场和投资者也不要过度担忧和焦虑,在元旦后上会、发行和上市可能都会回归正常,北交所的二级市场也会很快回到常态。 此外,首批8只北证50指数基金也在陆续完成募集,有望为北交所二级市场送来“及时雨”。市场人士认为,北证50指数基金陆续成立和进场,将为二级市场引来增量被动型长期投资资金。不过由于这些基金总募集资金仅在30亿元左右,短期内尚难以实现投融两端的平衡,北交所仍需大力发展和持续推出北证50指数基金、ETF基金、策略指数基金和行业指数基金等更加丰富的指数产品。 明年发行上市进一步常态化 推出直联机制,优质企业可实现常态化挂牌满一年后1至2个月内迅速在北交所上市;推出融资融券制度和混合做市制度,进一步提升市场活跃程度和流动性。今年是北交所市场运行的首个完整年度,市场推出免收受疫情影响地区上市公司相关费用、下调交易经手费等一系列优化市场生态的措施,进一步提升交易所的吸引力。 目前,北交所已初步聚集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市场普遍认为,随着基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明年北交所发行上市将进一步常态化,将有更多创新型中小企业迈入资本市场的大门。 北交所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将持续优化发行定价机制,畅通各类资金入市渠道,提升投资者信息获取效率,引导券商加大投研覆盖。同时,与PE/VC融合发展,引导“投早、投小、投科技”,为前移投资、长期投资的资金链提供有效支撑。 北交所今年还首次成功发行国债。展望未来,北交所将分阶段推出适合的产品,逐步构建覆盖股票、债券、基金等全品类的产品体系,有序丰富制度产品供给,推动市场功能发挥上台阶。(记者 孙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