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牌照买卖江湖:半年价格缩水50%

2018-11-06 15:39:03 来源:中国网 作者:李冰 责任编辑:风华 字号:T|T
  业务模式回归本源发展面临新机遇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第三方支付是监管落地最早的,且呈现日趋严格态势。

  2017年8月份,央行发布《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文件要求,截至2018年6月30日,所有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需全部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2017年12月份,央行发布《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要求条码支付业务“必须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处理”。

  这意味着支付机构业务模式完全回归本源,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用途仅剩下商户与用户间单纯的支付通道。

  仅今年,就有《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反洗钱现场检查数据接口规范(试行)》等多个法规、文件发布并生效。

  2018年6月份,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收入来源主要分为支付手续费、备付金利息收入、增值服务收入三类,而支付手续费本身属于低毛利业务,备付金业务收入则是利润来源之一。

  另一方面,监管对于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也在不断加强,2018年以来,央行累计开出罚单超过60张,处罚金额也在刷新记录。

  “监管持续加码,市场规模大、实力强的玩家必然等到最后,‘屯炒’牌照的已经很少出现了。”,前述业内人士认为。

  而回归本质后的第三方支付,也并非“无利可图”。

  李辰鹏认为,未来第三方支付行业在新零售和产业链都有很好的机会,具体产品路径上建议三个发展方向:一是以账户为基础,进一步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业务布局和资金管理服务;二是以“票”为依托,实现“金融票”和“财务票”的融合,促进公司财务管理升级;三是以新技术为方向,在消费升级和B端产业链中获取新的机会。在引领未来的技术变革中,大部分是生产力,而大数据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是支付机构未来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