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陆海新通道开放发展活力潮涌

2024-04-03 08:56:07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李 宁 责任编辑:风华 字号:T|T

  近日出炉的西部陆海新通道2023年运行数据显示,沿线省区市平台企业运营的铁海联运班列、跨境公路班车(重庆、四川)、国际铁路联运班列(重庆、广西、四川)共计运输集装箱61.52万标箱,同比增长7%;货值643.26亿元,同比增长16%。国铁南宁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29日,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运输集装箱货物超2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2%。

  跨越山海,联结世界。经过7年多建设,这条纵贯中国西部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正在加速延伸,通达世界120个国家和地区。受访专家表示,陆海新通道日渐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典范,服务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能力更加突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蹄疾步稳显成效

  今年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持续跑出“加速度”。

  1月4日,装载40个集装箱、约1000吨粮食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首趟保税进口粮食直达专列(老挝孟赛—重庆万州)抵达重庆万州新田港站。据介绍,这趟班列全程在途运输时间比传统公海铁联运模式减少20%,单箱运输成本下降30%,保税粮食供应链比传统模式节约整体成本40%。

  3月17日,一列满载缅甸黑芝麻、海南椰子汁、广西白糖等108个集装箱的海铁联运班列从广西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发出,一路驶向四川城厢站,这是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港海铁联运班列第2000列。

  数据显示,截至3月10日,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外贸发运量达2.053万标箱,同比增长36%。其中,《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经新通道运输货物1.102万标箱,占新通道总运量的23%,同比增长35%。

  商务部研究院“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研究所所长祁欣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经过7年多建设,陆海新通道已构建起“13+2”共建格局,在运行机制、运营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具体来看,一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截至2023年年底,陆海新通道物流网络辐射全国18个省区市70个城市144个站点。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下,共建省区市经济发展加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地区间的发展差距,缓解了区域间的发展不均衡。

  二是强化成渝经济联动发展。陆海新通道有效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已成为培育通道经济增长极的重要载体。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突破8万亿元,全年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量超过5300列,运输箱量超43万标箱,均位居全国第一,运行线路近50条,覆盖欧亚超100个城市站点。

  三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陆海新通道吸引了诸多企业在通道沿途、辐射区域合理安排生产布局,聚集优质要素资源,紧密衔接优质产业,康宁玻璃、海尔等龙头企业产能向重庆转移,比亚迪等作为“链主”企业落户广西。川渝两地以智能网联和新能源为主攻方向,共建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

  四是成为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力量。陆海新通道物流网络已通达约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90个港口,运输货物品类由2017年的50多种增至1140余种,2023年陆海新通道班列运输货物86万标箱,增长14%,已成为外贸发展的“加速器”。依托陆海新通道,老挝大米、泰国榴莲等特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或经中国销往欧洲市场,甘肃中药材、新疆坚果、宁夏枸杞原浆等西部特产走向国际市场。

  加快建设再发力

  西部陆海新通道纵贯中国西部地区,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祁欣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方面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陆海新通道建设应从以下五方面发力:一是完善协调机制建设。优化通道省部际、省际协商合作等工作机制,构建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形成“一盘棋”工作合力。二是疏通基础设施堵点。建立陆海新通道重大项目库,完善通道软硬设施配套,打通“卡脖子”路段和“断头路”。三是夯实升级发展基础。推动通道与经贸产业融合发展,高标准建设枢纽港产业园,推进现代物流业与制造、商贸、农业和矿产等产业深度融合。四是加强通道国际合作。推进陆海新通道国际协调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力。推动通道与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衔接互促,在上合、澜湄等国际合作机制中增加陆海新通道议题,推进商签更多通道发展合作机制。五是推动规则标准互认。加快一单制、一箱制推广应用,推广标准化单证,建立铁海联运规则转换机制,建立铁路运输危险品与海运危险品目录间“一货两标”互认办法。

  国际商报记者 李  宁

相关推荐


科学强国 绿色发展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