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力推进“统仓共配” 让三级物流“动脉”更畅通 记者来到青海博誉物流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的统仓共配中心,看到大量的快件通过传输带源源不断流入分拣线,经过仪器快速拍照扫描后自动进入分拣线两侧的不同隔断里,每一个隔断对应着一个乡镇。 “今天早上已经操作两个多小时了,有3万多件。”青海博誉物流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光金指着大厅上方悬挂的LOGO向记者介绍说,“我们整合了中通、圆通、韵达、申通、极兔5家快递公司,成立了博誉物流,在青海省商务厅的支持下建了这条自动分拣线。原来我们5家公司各自为战,每天早上东跑西跑拉货,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现在整合到一起,统一仓储,以一个网点把5家的快件共同拉过去,既提高了快递分拣和派送时效,又节约了物流成本。” 推动物流快递统仓共配,是商务部针对县域商业建设提出的一项重点工作。但该项工作的开展并非易事,据省商务厅审核县域商业项目的工作人员介绍,刚开始建设统仓共配中心的时候,因为投资额较大,陈光金以及其他快递公司的地区负责人都非常犹豫。为了激发他们干事的勇气,鼓励他们放心大胆干,省商务厅、西宁市商务局、湟中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多次上门走访,结合实际“一对一”耐心宣讲政策、手把手教他们熟悉项目实施程序及相关规范,最后让五家合作伙伴下定决心。 “国家推进县域商业建设,商务部门工作人员不辞辛劳,一次次主动过来对接,从资金、设备、运营车辆上给予了大量支持。”陈光金感激地说,“建设统仓共配中心,我们共投资了800多万元,政府补贴了300多万元,给了我们非常大的支持,让我们更有信心做好。” 据陈光金介绍,博誉物流的统仓共配中心已覆盖了湟中区约三分之二的区域,包括10个乡镇和1个街道社区,服务于65个乡村网点。与改造前比,升级改造后每天增长1万多件;顾客取件也更加方便,在一个网点就可以了,不用再东跑一家西跑一家。 “改造后的统仓共配中心也更好地满足了偏远乡镇和农牧区群众消费需要,我们最远的一个网点有40多公里,是一个夫妻店,也都能派送到位。”陈光金举例说。 通过升级改造,博誉物流统仓共配中心的现代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陈光金指着一个大屏幕向记者介绍说:“我们进行数字化改造,通过这个屏幕可以监控56个点,确保每个单号都能找到。据我所知,我们可能是青海省目前唯一使用了这种视频监控和自动化生产线对接技术的分拣线。” 据湟中区发展和改革局商务室李乾章介绍,湟中区有15个乡镇、1个街道社区,地域分布广、距离远,为进一步解决农村物流配送问题,湟中区着重在“西”“南”两头发力,在区政府所在地鲁沙尔镇采取政府主导模式,统一由邮政公司整合中通、申通、韵达、圆通、极兔等6家快递公司站点资源,统一分拣。“通过民营快递远距离配送+邮政末端覆盖交叉运营模式,实现南片区鲁沙尔、上新庄等5个乡镇快递配送服务覆盖100%。”李乾章说。 而多巴作为西宁城市副中心,是湟中区经济人口重镇,寄递配送市场化程度高,湟中区则因地制宜,鼓励企业采取自发抱团融合发展模式,由青海博誉物流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牵头,采取“N+1”共同出资成立快递联盟,以邻村站点整合、降本增效为出发点,实现西片区多巴、康川等10个乡镇快递配送服务覆盖100%。 湟中区还持续优化基层站点服务功能,承担快递收发的同时为村民提供生活用品采购、费用代收代缴等多样化服务,推动农村寄递物流提质增效,努力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陈光金表示:“下一步,我们要通过物流体系网点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乡镇村商业体系,打造‘快递+超市’模式,现在已经有一个很好的试点了。” 在陈光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湟中区西堡镇羊圈村的“快递+超市”服务点。“嘀嘀嘀”几声鸣笛,一辆厢式小卡车停在了陈光金的父亲陈兴锋的小超市门口。司机下车打开卡车货舱,卸下一个大包裹,打开后把里面的一个个小件,放进超市一侧的“微递熊”智能快递柜里。门店外还贴着一张标签:“免费保管24小时,超时收费1元封顶。” “村民取快递时顺便买点酱油、醋等生活用品,或者买东西时顺便取一下快递。”陈兴锋说。 陈光金告诉记者,在政府支持下,他们改造升级了“一站多能”服务点,为超市配齐了货架、高拍仪等,让超市变得更加规范、整齐;而快递柜的设置,不仅方便了群众收取快递,还起到了引流效果。 “服务点刚开始推广,因为不仅要占用超市面积还要装修,很多小店怕耽误做生意不愿意改造升级,我就带头拿父亲的店来做试验,也好让大家看到效果。”陈光金透露,目前快递柜一天接收600多件快递,仅快递收入就有三百元,加上小超市销售利润,一个月收入超过1万元。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在青海省商务厅等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湟中区通过用实用好中央资金,县域商业建设基本实现了阶段性升级改造目标,三级物流更通畅、企业运营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运行成本有效降低,居民消费环境大幅改善……为推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发挥了有力支撑作用,也激发了城乡居民消费潜能,提升了生活品质,丰富了就业渠道,为青藏高原内陆省份推进县域商业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