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记者 刘 昕 万里长江东到海,串联起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5颗“明珠”。它们与上海串联成“带”,共同构成了产业基础雄厚、科创资源丰富、交通联动优势突出的沿沪宁产业创新带。2024年开年,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正在加速落地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积蓄未来发展新势能。 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和上述江苏省5个地市以约占全国0.4%的区域面积,承载了约占全国4%的人口,并贡献了全国近10%的地区生产总值。当下,长江沿岸人工智能项目集中开工,半导体芯片项目密集落地,新能源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在镇江,国产大飞机机体结构供应企业原材料进口需求大幅增长,航空航天产业链优化升级,海关绿色通道提升办事效率。在南京,针对支线转关进口货物量大、内河航线众多的实际情况实施的“内河运费扣减”措施,消除了江苏内河口岸与上海等沿海港口在征税基数方面的成本差距,助推内河口岸发展提速。 做好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创新发展课题,就是要在强化“产业+创新”联动融合基础上充分整合资源,持续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助力打造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今年1-2月,沿沪宁产业带所含江苏省 5个地市累计实现进出口6566.7亿元,同比增长10.3%,占江苏全省进出口值的77.2%。 朝发太仓港,午至洋山港——对于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运营总监徐威而言,海关联动接卸模式相当于在长江上搭建了一条“物流高速公路”,货物上午在太仓港,下午就能直接装船运至洋山港换大船离境。 在该模式下,太仓港成为洋山港的延伸,进口货物在洋山港放行后,经专用驳船转运至太仓港即可直接提离;出口货物运抵太仓港,经报关放行后运抵洋山港,可直接装大船离境。货物经由洋山港、太仓港进出口,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比转关方式更便捷,为企业节约了物流成本和通关时间。 四通八达、高效便捷的物流正在为区域衔接产业链、提升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影响力提供着基础支撑。发展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不仅体现了物流运输上的协同,也意味着城市之间共同发力、协作推进,破解了跨域治理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