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在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荷花市场,游客观赏巨型龙灯“蛟龙出海”。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 题:龙行龘龘 春节假期促文旅经济开门红 新华社记者李德欣、魏梦佳 春节期间,北京什刹海荷花市场热闹非凡。202.4米长、名为“蛟龙出海”的巨型龙灯绕湖盘旋,吸引了大量游客观赏拍照。金红色的龙头长须飞扬,栩栩如生。逛集市、看湖景,游人们在热闹欢腾中体验年味。 62岁的北京市民王霞兴奋地在龙灯前拍照。“听说这里有龙灯,我就过来看看,没想到这么长,太漂亮了!”她说,“龙是吉祥的象征,期待龙年大家都龙马精神!” 荷花市场附近,北京最古老胡同之一的烟袋斜街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冰糖葫芦、糖人、爆肚、驴打滚等各种特色美食琳琅满目,大小店铺门庭若市、人声鼎沸。狭长街巷里,各地游客熙熙攘攘,欢笑声、叫卖声不绝于耳。历史悠久的北京钟鼓楼,楼上人头攒动,楼下红墙吸引众多游客打卡拍照。 这些热闹场景是中国春节火爆文旅市场的缩影。庙会大集人潮涌动、热门景区门票售罄、酒店住宿一房难求……2024年春节迎来“8+1”假期,民众出游热情高涨,各地景区景点迎来参观热潮,文旅市场实现“开门红”。 春节前后,中国各地举办超3000项、数万场次的文旅惠民活动,涵盖文艺演出、非遗展演、艺术展览、年货集市、新春灯会等。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吸引人们“旅游过年”。东北、京张地区及新疆等地的“冰雪游”,海南、云南、广东等地的“避寒游”热度不减。 2月15日,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内留影。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旅游过年’群体越来越多,‘提前订’高峰较往年更早来到,‘南北互跨’的消费趋势明显。”美团有关负责人介绍,哈尔滨热度不减,春节的提前预订量远高于全国大盘,三亚仍是春节热门度假去处,西双版纳、北海为北方游客过冬提供了更多选择。 假期中,各地传统民俗、非遗文化、都市休闲、数字体验等文旅项目精彩纷呈。文旅深度融合,不仅营造春节欢乐祥和的气氛,展现节日消费的澎湃动力,也展现底蕴厚重、多姿多彩、生机勃发的中国形象。 在天津古文化街,舞龙舞狮、快板高跷、京剧鼓曲等民俗文化表演,喜迎八方来客;在江西庐山,迎新春活动融入传统年俗、汉服巡游等元素,投壶、打鼓等项目吸引众多游客参与;在上海枫泾古镇,人们在绚烂彩灯中体验江南水乡的魅力。 连日来,颐和园、天坛公园、北海公园、景山公园等北京市属公园人潮涌动,新春赏花、非遗体验、文艺展演等80多项春节游园活动热闹上演。北京市园林绿化局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春节长假期间,全市公园共接待游客1092.76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7.85%。 夜间游成为春节游热点。美团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全国夜间消费规模占比约53%,北京、青岛、南京、杭州、上海等地“夜间游玩”搜索热度最高。 西安城墙新春灯会上,近20组巨型花灯扮靓古城,传递浓郁的春节气息。八达岭长城华灯璀璨,人们观赏“夜长城”,还可欣赏秧歌、腰鼓、旱船、舞龙、竹马等非遗花会表演。北京世园公园内,科技范的炫美灯光与非遗传统彩灯交相辉映,舞龙巡游、非遗花灯、财神赐福、美食庙会等花灯艺术节活动,受到游客热捧。 各大博物馆里也人流如织。广东推出“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全省385家博物馆开设超千场陈列展览,推出近200场迎春特展和400余场文化活动。北京百余家博物馆春节期间也“不打烊”,“寻龙打卡”“龙元素文创展示”等活动,让人们领略中华龙文化。 2月15日,游客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参观“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便捷的交通和支付方式、提升改善的旅游设施、丰富的文旅产品供给等,都激活了民众消费需求,带动了假日经济强势增长。 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显示,预计2024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超过60亿人次,出入境旅游人次将超过2.64亿人次。 “旅游已成为城乡居民美好生活的刚性需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伴随春节旅游热潮,2024年国内旅游和国民休闲将转入繁荣发展的新阶段,出入境旅游市场复苏将进一步加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