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在变 中国以高水平开放应变

2024-01-23 08:49:15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汤 莉 责任编辑:风华 字号:T|T

  中国经济企稳向好要靠短期的政策组合支撑,更要靠改革开放提供长期的新动能。那么,通过开放提供新动能的基本面是否存在?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于1月19日在第十届(2024年·春季)宏观形势论坛上表示,数据显示,疫情后,全球化进程再次加速,为中国经济企稳向好提供了新动能。

  当前,中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经济增长达到了预期目标,也呈现出不少亮点,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且劳动力成本、低成本技术引进的机会等一些长期的经济基本面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寻找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据江小涓介绍,疫情后,无论是从贸易、投资还是技术合作的指标衡量,全球化均在快速发展。以贸易作为重要指标来看,2022年,全球贸易增速快速回升,全球贸易占全球GDP的比重攀升至60%的新高点。跨国投资止跌回升的态势也非常明显。以海外资产、海外雇员和海外销售比重为指标测算的跨国公司开放指数在疫情后稳步回升,说明跨国公司继续在全球布局。此外,全球技术合作发展迅猛,一些最顶级产品大多是依托多国优势组合生产的。外部环境仍然提供了多重机遇。

  江小涓特别强调要理性看待在华外资调整。她指出,目前,在华外资处于调整阶段,切实改善外商投资环境,让外资稳预期、增强在华经营信心非常重要,但也要看到外商投资受多重因素影响,对此应“理性看待、努力争取”。

  江小涓解释道,中国本土产业竞争力在迅速提升。2016年以来,中国头部企业与跨国公司在水平分工基础上处在同一档次的产业和产品迅速增加。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增加了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竞争的难度。部分外资企业的在华调整可能是出于自身经营问题决定战略收缩,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劳动力全要素成本提升后的正常转移。同时,本土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其利用外资不再过多在意资金本身,而是更多看重外资带来更好的技术和产品、助力其海外市场拓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等方面。现阶段,中国与跨国公司合作的复杂性增强了。因此,不要过多把跨国公司在华政策的调整“解读成我们自己的问题”。

  江小涓强调,中国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和巨大的市场,但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依靠自然禀赋的生产要素却不会增长,解决重要生产要素的短缺性仍需要外部资源。中国仍然需要通过开放获得发展新动能。

  除了以开放促发展,还要以开放促改革。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等都与中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大方向一致。这也有助于增强国内外投资者信心、稳定预期。

  江小涓称,目前,中国开放面临的国际环境和以往大不相同,遭遇摩擦、竞争会成为常态。面对那些企图将中国排除在全球化进程之外的挑战,要克服障碍、抓住新机遇,参与全球分工体系并不断提升水平,继续以开放赋能发展、促进改革。

  国际商报记者 汤 

相关推荐


科学强国 绿色发展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