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月18日讯 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就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表示,2023年,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稳”“进”“好”的特征。 “展望2024年,我国发展仍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的看,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开放的中国将继续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合作机遇,中国经济前景光明,对此我们充满信心。”刘苏社说。 中国全年经济总量超126万亿元、增长5.2% 刘苏社表示,2023年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全年经济总量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就业物价基本平稳,年末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23年,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内循环主导作用明显增强,全年内需贡献率达到111.4%,其中最终消费贡献率为82.5%,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和11.4%。 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有望达到12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年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能源供应保障平稳,安全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对于今年中国经济整体的表现,刘苏社表示,无论是横向与全球主要经济体比较、还是纵向与我们自己过去比较,2023年中国经济“成绩单”确实来之不易,特别是在外部环境变乱交织对我不利影响加大、国内结构性周期性问题相互影响、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更是难能可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更加注重扩大有效需求,更加注重依靠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更加注重增进民生福祉,更加注重提高宏观政策成效。”刘苏社说。 我国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裕、价格平稳运行 2023年,我国物价水平总体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0.2%,涨幅比2022年有所收窄。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解释称,2022年一些非经济、非常规的因素导致国际市场能源、食品价格大幅上涨,2023年转为明显下降。从具体品类看,我国CPI中能源价格在输入性因素影响下,由2022年上涨11.2%转为2023年下降2.6%;去年能源价格下降2.6%,直接带动全年CPI整体下降约0.2个百分点。 此外,食品价格受输入性、季节性、周期性因素影响,从2022年上涨2.8%转为2023年下降0.3%;去年食品价格下降0.3%,直接带动全年CPI整体下降约0.06个百分点。从细分项观察,粮食、食用油价格稳中略涨,鲜果价格同比上涨4.9%,但猪肉价格出现周期性回落、同比下降13.6%,鲜菜价格同比下降2.6%。“综合各方情况看,我国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裕、物流畅通、市场秩序良好、价格平稳运行。”金贤东说。 金贤东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方面密切跟踪市场供需和价格走势变化,抓好包括食品在内的重要民生商品生产供应、产销衔接、进出口和储备吞吐调节等各环节工作,保障市场供应充裕、价格平稳运行。我们预计,在基数和周期性效应逐步减弱、市场需求稳步恢复、惠农益农政策持续显效等各个因素作用下,食品价格具备平稳运行基础。 “十四五”前半程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作为指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四五”规划实施进度已经过半。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对“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2023年12月底,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7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刘苏社介绍,从主要目标指标看,“十四五”前半程,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明显,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20项主要指标中16项基本符合或快于预期。 “尤其是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十四五’以来,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超过2400家,高被引论文数保持世界第二位,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社会比重超过77%。”刘苏社说。 此外,从重大战略任务看,17个方面重大战略任务总体进展顺利,科技自立自强成效初显,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家经济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从重大工程项目看,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等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强调度和监测,强化要素保障,目前102项重大工程项目中,96项进展符合预期、6项基本符合预期,有力支撑了相关领域任务落实。 “综合各方情况看,‘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总体上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这两个‘过半’是在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等各项困难和风险挑战下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刘苏社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重要位置,着力释放内需潜力、提升创新能力、培育发展动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抓好“十四五”规划《纲要》各项目标任务落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创新驱动发展,将继续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力推进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以及经费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研人员培养使用机制,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吸引政策。”刘苏社说。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 2023年,在市场需求拉动、宏观政策推动以及全行业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良好增长态势。金贤东介绍,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均创历史新高。 此外,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渗透率稳步提升,配套设施不断健全。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售量比重达31.6%,较2022年提升6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041万辆,占汽车保有量比重为6.1%,较2022年底提升2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充电设施859.6万台,数量居全球第一,逐步形成新能源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金贤东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对提振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作出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完善政策,积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将重点加快优化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大力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强化汽车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电动化智能化技术水平,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不断优化完善充电网络布局,加快重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运营服务水平,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 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是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采取更多务实举措,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困难,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努力让民营企业有感有得。 袁达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不断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法律保障。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构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狠抓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落实落地,完善面向民营企业的信息发布机制,加大项目推介力度,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会同有关方面打造一批关键行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深度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关行动。加强涉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一致性评估。 持续畅通民营企业诉求反映和问题解决渠道,不断健全民营经济形势监测指标体系,加强民营经济发展形势综合分析。健全完善多层次的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畅通政企沟通交流渠道。坚持从个案和整体上及时掌握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力争解决一类问题、受益一批企业、助力一个行业,真心实意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 积极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不断强化各方面统筹协调联动,凝聚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合力和工作合力。总结推广各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研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举措,推动各地加强互学互鉴。推出一批敢闯敢干、改革创新的民营企业家先进典型,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持续营造正确认识、充分尊重、积极关心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审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袁达介绍,2022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政策文件评估机制,开展新出台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国务院各部门出台文件凡涉及宏观经济稳定和市场预期稳定的,均需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重点评估政策文件是否符合党中央精神、是否会对经济产生收缩性抑制性影响、是否会对社会预期产生不利影响等,及时提出评估意见,促进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袁达表示,评估工作开展以来,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各项政策的协同性明显提升,与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不断增强。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社会预期偏弱,强化政策统筹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健全完善评估机制,在总结近两年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强化评估的要求,明确评估范围,完善评估流程,科学精准评估包括非经济性政策在内的政策影响,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 全面稳慎评估政策效应,从严从细把关各项政策对经济总量和结构、供给和需求、行业和区域、就业和预期等的影响,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审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全面精准分析系列政策的叠加效应,进一步强化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切实防范“合成谬误”。 此外,强化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一致性,推动相关部门科学研判形势变化,抓好政策出台窗口期;切实强化预期管理,充分征求意见建议,合理设置政策过渡期,确保各项工作充分衔接、有序推进;加强政策实施过程中潜在风险的分析研判,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等问题,促进政策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 袁达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持续强化经济形势分析,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和政策预研储备,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进一步提升宏观调控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