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新质生产力”

2024-03-19 11:09:13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朱彩云 责任编辑:王一 字号:T|T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_______________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标志,按这个逻辑来理解,新质生产力出现在战略性新兴行业,也会出现在传统行业。”日前举办的“2024年北大光华两会后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会”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院长刘俏直言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变革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

  他说,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来驱动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之义,“我们正经历从高速增长(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驱动)向高质量发展(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型。”

  这场分析会上,多位专家为中国经济“把脉”,并为培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言”。他们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广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与此同时,赋能传统产业,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的十项政府工作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位列首位。

  经济高质量发展依赖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在未来十几年,投资很重要。因为投资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有非常强劲的正向关系。”刘俏长期关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问题,他不止在一个场合分享过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经历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后的前三个十年在4%以上,到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到了2%以内。“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多要靠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刘俏说。

  作为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时,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中央财办相关负责人此前解读“新质生产力”时也表示,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来源于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上述分析会上,刘俏又一次建议要聚焦节点行业和节点领域的投融资。他结合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说,这些行业未来会成为节点行业领域,“在这些行业领域保持投资强度、解决制度性障碍,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是未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最可依赖的路径。”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信号之一。报告提出,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

  “宏观政策要以有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从而提升国家整体价值作为出发点。”在刘俏看来,可以更大力度地发行超长期限特别国债,将大规模的现金和消费券发放作为财政政策重要选项,大幅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租赁住房改革和REITs建设”三位一体的新一轮改革,在一定范围内以国债置换地方政府债务。

  他尤其强调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科技部数据显示,过去10多年,我国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不断提升,从2012年的499亿元提高到2022年约1951亿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由4.8%提升至6.3%。“如今距离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8%以上’的目标,还有近两年时间。”刘俏说。

  科学认识未来产业

  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不少专家认为,和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新质生产力的相关表述更加明确、更加细化。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仲为国举例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明确“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时提出,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此外,报告还提到“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未来产业需要基于数据、算法和算力对于未来产业演化规律的客观捕捉,不太可能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恶意竞争的现象。”仲为国当天分享了多组关于未来产业企业主体情况的调研数据:从行业分布情况看,未来产业企业存量及增量排名前五的行业依次是人工智能、空天技术、卫星及应用、氢能和储能。从区域分布看,涉及未来产业的企业主要集聚在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从技术储备看,储能产业专利总授权量第一,授权发明专利中,人工智能、储能、卫星及应用专利数量较多。

  在他看来,认识尚未统一、基础仍然较为薄弱、结构亟须优化、缺乏人才基础、国际竞争与封锁加剧等都是未来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他尤其提到产业基础方面的数据,基于上百万企业的专利数据分析发现,仅有少数企业在600多项关键支撑技术中的70多项基础支撑技术上有所布局。

  对此,仲为国建议要以“数据(新型生产要素)+算法(新型劳动工具)+ 算力(新型劳动主体)”推进未来产业认识和布局实现从预测到预见、科学决策。同时大力培养基础研究人才,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并在产业布局早期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引导性作用。

  以“新”赋能

  实际上,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些争议已被厘清,如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如何平衡“新”与“旧”?如何看待新质生产力对于传统产业的赋能?刘俏以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业为例说,中国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在15%左右,如果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提高效率,将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从2012年的1.66上升至2022年的1.75,数字经济生产率水平和同比增幅都显著高于整体国民经济生产效率,对国民经济生产效率提升起到支撑、拉动作用。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小幅上升,第二产业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十年间整体呈现先升后降态势,第三产业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力量。

  这意味着,我国经过数字化转型的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正高于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第一、二产业。看似“旧”的第一、二产业,正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依托。

  “农场、港口、矿山、工厂、家居等,这些都是过去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场景。”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张影看来,随着“人工智能+”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中国AI市场已经从“技术导向”迈向“价值导向”阶段。

  今年,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内容之一。“人工智能和产业结合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持续的投入和耐心。”张影分析说,下一步“人工智能+”行动的开展需要在技术方面尊重AI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拓展应用场景,避免对技术抱有过高预期。在应用方面,科研人员需要与企业紧密合作,确保技术成果能够快速应用于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在市场方面,真正的测试是在广阔的市场中,“这要求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不仅要技术先进,还要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价格合理。”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小微企业的创立与成长也受到在场专家的关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用“经济的血肉”与“骨架”分别形容小微企业和大企业。

  “保持经济活力的中心内容就是要鼓励更多小微企业的创立,创造条件让其能够成长得更好。”陈玉宇认为,过去20多年以基础设施建设、地产市场发展、出口导向的制造业为代表的支持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许多根本性力量已发生变化,需要寻找新的动能。应对这些挑战的有效办法在于出台一揽子政策以激活小微企业的创立和成长。“这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具体来看,政策建议包括短期内摸清小微企业家底,根据宏观政策需求对小微企业给予全面的大力度支持,打造好小微企业创立发展的制度环境等。陈玉宇尤其强调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例如地方政府考核中增加与小微企业有关的指标,“调动地方积极性,开创中国经济活力的新局面”。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3月19日 05 版

相关推荐


科学强国 绿色发展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