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行动,如何推动生产力深层次变革

2024-03-11 07:58:10 来源:人民网 作者:焦磊 责任编辑:周经韬 字号:T|T

在深圳机场,优必选机器人Cruzr克鲁泽正在工作。人民网 焦磊摄

在深圳机场,优必选机器人Cruzr克鲁泽正在工作。人民网 焦磊摄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AI)成为热议话题。与以往相比,人工智能在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的重要性显著提升。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何抢占发展先机?多位代表委员从人工智能产业落地、政策支持等方面建言献策。专家表示,“人工智能+”行动将推动在各领域的创新应用,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生产力深层次变革。在政策上要超前发力,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的支持。

提案建议聚焦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

业内专家分析,加快各领域应用转化是“人工智能+”行动赋能产业升级的重要体现。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副主任张楠表示,“人工智能+”行动将会在服务界面端和分析决策端赋能产业发展。目前已在服务业、金融、教育、医疗、文旅等方面展现出较大商业应用价值。同时,人工智能正加快对传统制造业的赋能趋势,变制造为“智造”。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移动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建议,要以推进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融入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核心环节为方向,聚焦人民群众教育、医疗、养老等生活需要,加快布局超大型智算中心、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未来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培育多模态人机交互、智能助手、工业理解计算及代码生成等有需求、有效益、有前景的创新应用,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生产力深层次变革。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副总裁、首席财务官钟铮建议,加快推动“智能制造专项”立项实施。支持科研院所、企业研究和突破数字化、人工智能、先进工艺、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的创新和融合,推动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智能检测装备、智能控制装备、增材制造装备等重点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并带动工艺、装备、软件成组连线创新突破,形成自主可控、先进适用的通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基座。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射击射箭运动中心主任陶璐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冠军模型”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结合应用,尚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为此,陶璐娜建议,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冠军模型”的更多场景应用,进一步开辟竞技体育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新赛道,打造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赋能未来产业发展 引领产业数智化升级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阵地。作为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关联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在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中金公司研报表示,人形机器人或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载体。基于Transformer架构,人形机器人实现运动步态控制的学习与泛化,这意味着人形机器人迎来技术奇点,未来将加速与大模型的融合发展。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人工智能+”行动推动相关技术持续发展和成熟、人形机器人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应用场景将会不断拓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乔红表示,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物理空间的重要体现和关键装备,是实体通用人工智能系统的典型代表。它是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平台产品,将成为引领产业数字化发展、智能化升级的新质生产力,有望持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近来,多模态大模型取得突破进展,推动通用大模型加速扩宽应用场景。张楠认为,从经典决策系统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一直围绕数据积累,模型演进和界面优化三个方向。近来,人工智能的突破性进展来源自三个方向的融合发展的新机遇,比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进展是通过利用数据优化模型来实现的,人形机器人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够提高人工智能与人的沟通效率,丰富沟通形式。

全国政协委员、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许礼进表示,由于我国人形机器人研究起步较晚,在场景创新和应用推广等方面,产业还存在共性关键技术有待提升、产品成本高限制商业化应用推广、商业化落地场景缺乏阻碍产业化进程等现象。他建议,要强化政策导向,构建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创新生态,支持人形机器人企业创新成果在未定型阶段与应用方建立合作。

着眼关键领域 政策超前发力

算力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座,本次报告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重视程度。

“新兴技术的变革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速数据收集和计算。”安永智库分析认为,鉴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边缘”高速处理的场景数量激增以及监管的持续变化,科技企业必须优化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以支撑可靠互联互通和快速计算能力。建立万物高速互联互通和低延迟计算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是抓住各类新机遇的基本前提。

自2023年以来,相关算力产业政策频出。去年10月,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今年2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要求央企“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加快建设一批智能算力中心”。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智能计算中心创新发展指南》显示,目前全国正在建设或提出建设智算中心的城市已经超过30个。

当前,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算力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表示,标准化普惠化算力服务统一大市场尚未形成,存在算力供给紧张但部分算力未能有效利用的矛盾,算力新质生产力作用未充分释放。

余晓晖建议,要发挥全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互联网发展成功经验,以算力先互联、再成网、构建大市场为主线,基于统一标识符实现多样性算力互联感知。通过弹性网络能力和标准化架构接口实现业务和数据流动互通,进而打造形成智能感知、高速弹性、安全绿色、先进普惠的算力互联网,构建全国统一算力服务大市场。

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云事业部总裁曹鹏表示,传统基础设施采用传统集中式服务器、存储、数据库、中间件、安全等技术架构,很难满足资源的弹性扩展,以及应用的敏捷化构建。建议推动采用云原生、容器化、分布式的新型国产算力底座,通过发展先进算力实现技术革新升级。

此外,报告提出,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等领域建设。这些领域潜在建设需求巨大、投入周期长,现有资金渠道难以充分满足要求,亟需加大支持力度。(焦磊

(实习生张泊洋对此文亦有贡献)

相关推荐


科学强国 绿色发展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