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记者 白舒婕 3月5日,中国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更是只争朝夕的时光。当日上午8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开启,开篇就聚焦“中国制造”,来自汽车、光伏产业的两位全国人大代表畅谈履职经历,传递“中国制造”自信出海的声音,带着责任与希望讲述着“不负春光的故事”。 尹同跃代表: 要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 “中国品牌”镀上金子 202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从一个世界汽车大国成长为一个世界汽车强国,光靠销量、规模是不够的,还要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让别人认可的中国品牌。中国汽车在做好产品、做好服务的基础上,还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和品牌建设投入的力度,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品牌’争光添彩,镀上金子!”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的话掷地有声。 尹同跃讲述了中国车企走向世界的故事。27年前,奇瑞初创时的办工场所就是几间小草房,缺资金、缺技术,也缺人才。当时的市场基本由外资或者合资品牌垄断,行业流行着一句话,叫“中国人敢自主干轿车是天方夜谭”。但奇瑞20多年来坚持艰苦创业、开放创新、党建引领、强基固本,与其他中国车企和品牌共同撑起了“中国制造”的“脊梁”,把中国打造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2023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3000万辆大关,出口约500万辆,其中奇瑞出口接近100万辆。这不仅是奇瑞的自豪与底气,更彰显了“中国制造”出海的自信与担当。 展望下一个十年,尹同跃满怀自信地说:“我们不仅要追求销量、规模的全球第一,更要在技术创新、品质口碑、社会责任方面争取做到全球领先。” 目标锚定,如何奔赴?“中国要成为世界汽车强国,就要把关键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中国汽车企业要为全球用户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方式提供‘中国智慧’,让大家喜欢中国车,选择中国产品。”尹同跃如是说道。 高纪凡代表: 抓牢创新不放松, 才能收获一览众山小的喜悦 除了汽车出口,光伏出口也交出了亮眼答卷。2023年,包括太阳能电池在内的中国“新三样”出口超过1万亿元,有望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在光伏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全国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不仅是一位亲历者,更是一位奋斗者。“通过1000多个日夜的坚持,我们牵头完成了中国光伏行业第一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将光伏组件的质量保证期从15年提到30年以上,为全球的光伏发电大大降低了成本。” 中国光伏行业从曾经的技术、市场、设备三头在外,到如今的市场规模、技术水平、生产制造、产业链完善程度均居全球第一,领跑世界,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坚持科技创新。 高纪凡不仅是天合光能创始人,也是光伏科学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更是一名“追光者”。2012年,光伏行业遭遇寒冬,全行业亏损。“很多人建议我砍掉研发投入,我说,什么费用都可以砍,但不能砍研发投入。”高纪凡说,天合光能的研发投入每年持续加大,累计超过230亿元。由于长期投入,天合光能的发明专利拥有量全球领先,晶体硅电池技术同样全球领先,公司正在加速取得钙钛矿叠层电池的技术制高点。 “一路走来,我深深体会到,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历尽千辛万苦,只有牢牢抓住创新不放松,才能收获一览众山小的喜悦!”高纪凡动情地说,在自立自强的道路上,他将以一个科技创业者的坚韧、执着,坚定不移开展自主创新,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拼搏奋斗,争当中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探路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