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去不久的春节假期中,公众消费意愿空前高涨,旅游市场持续火热,而消费“吐槽”也同样让人印象深刻,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的《2024年春节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交通出行、景区旅游、文化娱乐、消费服务等方面维权热度较高,供需矛盾依旧是诸多消费舆情的问题核心。 市场规范需下猛药 在2月9日至2月18日共计10天监测期内,共收集到“消费维权”相关信息约2158万条,日均约216万条。舆情走势平稳增长,2月17日信息量达到峰值。 在交通出行方面,春节假期出行需求增长,火车票、机票供需失衡,价格波动明显。海南三亚因地理、天气等原因,“返程难”引发热议,此外列车超员问题再次出现。 在景区旅游方面,大年初三前后各地迎来出游量最高峰,景区出现导游司机严重违规、安全卫生意识缺失、运力不足等情况。“傅园慧称包车被勒索”等事件引发公众广泛讨论。 在文化娱乐方面,假期前三天来自观影、线下民俗活动、烟花燃放等方面的公众“吐槽”较为频繁。 在消费服务方面,舆情话题集中在年夜饭、年礼等方面,美发、美甲,购买“新年战袍”已成为很多年轻人展现品位和个性的潮流。节假日的涨价、强制消费等行为频频招致网友“吐槽”。 报告指出,强制购物、“固定套餐”等行为困扰消费者已久,多次专项整治后仍有顶峰作案者出现。“一锤子买卖”“一直被曝光,从未有改变”,一方面体现了地方监管执行力的不足,另一方面体现出一些从业者长久以来服务意识的淡薄和对所谓行业“潜规则”的凭恃。 此次“傅园慧被勒索”事件的火速解决,同“一家五口云南旅游同导游产生纠纷提前结束行程”形成鲜明对比,消费者产生强烈的“角色代入感”,最终形成了“假如不是傅园慧呢”的社会关切。 出行被宰自认倒霉、年夜饭只有固定套餐、美甲含隐性消费、电影票节日必涨价等司空见惯的问题值得重新正视起来,地方监管部门需下猛药,加强从业人员他律,提升从业人员自律意识,实现市场规范和净化,让普通消费者能够舒心、安心、放心消费,不必成为傅园慧才可获得同等待遇。 此次春节,运力紧张的现象在哈尔滨、海南等多个热门旅游城市出现,海南尤为突出。数百万游客陆续涌入海南,对海南的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除出岛交通运输方式单一的客观原因外,航线配置不足、管理疏导方式待优化等制约了人员的快速流动。解决旺季“离岛难”问题,既考验了当地政府的治理能力,也对民航、铁路、港口管理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合理增加运力的同时,票务价格监管也需加大力度。 此外,“小城年味”等个性化需求引领消费不断下沉,但“五台山景区桶装水是从女厕所水管接的”“天津景区男厕改女厕男子带队闯入”等事件,显露出地方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难以满足假期增长的客流需求,相关景区及所在地城市除了要尽快提升服务水平外,还需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快速有效解决突发问题。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今年的春节假期取得了龙年经济“开门红”。文旅消费新亮点不断涌现,市场持续回稳向好,但出行与旅游方面也出现了一些舆情。对此,中消协建议多完善多部门协同长效管理机制。各地区各部门应把恢复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从顶层设计角度,制定促进消费政策,优化资源分配,集中管理调度,进一步释放城市活力和消费空间。建立相关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加强对消费市场的动态监管,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长效管理机制。此外,还应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搭建“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科学分析、精准预测,为消费者提供更透明的商品价格、交通出行、旅游风险等实用信息,提升消费体验。 中消协还建议相关部门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为第一要素,向先进地区学习,不断改进细节,提升服务质量。实实在在做好引导和监管工作,切实打击重点消费场所欺客宰客、强制消费、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肃清“顽疾”。还应提升重点窗口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并加大教育投入,对旅行社、导游、司机、商户、酒店等重点服务群体开展针对性培训,督促其坚守诚信底线。 面对消费投诉,中消协建议应畅通接诉即办、即诉即赔的渠道,快速化解消费纠纷。面对运力瓶颈、景区拥堵,应提前进行旅游规划,通过宣传引导游客分散旅游目的地,避免出现热门景区和线路的过度拥挤。面对舆论焦点,在线下实质性解决维权诉求的同时,应清晰回应,给出结论性认定,传递主管部门认真对待、秉公处理的信号,安抚公众情绪。 国际商报记者 阎 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