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股份57亿溢价7倍收购天融信 后者6家子公司5家亏损

2016-08-08 13:13:57 来源:新京报 作者:赵毅波 责任编辑:任燕萍 字号:T|T
副标题#e#

  60岁“大妈”控制的公司一年获益超10亿

  收购报告书显示,天融信100%股权评估值为59亿元,较4月底净资产账面价值增加51.8亿元,评估增值率为719.98%。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最近三年,天融信的估值增长较快。2013年10月,天融信第五次股权转让时,估值1.59亿元,到2014年2月估值16亿元,2015年3月估值32亿元,2015年7月估值40亿元,在本次交易中又给出了59亿元的估值,一年估值增加19亿元。

  估值快速增长,令股权转让成了投资机构的财富增长之机。比如,在本次南洋股份的重组当中,标的公司天融信背后的明泰资本就成了大赢家。

  2015年1月,天融信召开股东大会进行第七次股权转让,明泰资本斥资14.4亿元收购章征宇等26位天融信股东合计持有的44.74%的股份;而在本次天融信被收购后,涉及明泰资本方面交易总对价为25.24亿元,这意味着明泰资本在一年多时间内就“赚”超10亿元。

  颇为蹊跷的是,在明泰资本实施这一单大买卖过程中,原股东却提前“离场”了。就在明泰资本入股天融信的几个月后,明泰资本自己发生了股权转让,蒋凤娟获得70%的股权,并因此成为天融信的实控人。

  出生于1956年的蒋凤娟,资料显示居住地为杭州,此前她曾在明泰资本原股东百荣投资控股集团担任高级投资顾问。

  另一个“赢家”是天融信的“当家人”,包括天融信董事长章征宇等人。

  章征宇早在公司创建之时就是股东之一,其后创始人贺卫东离开后从股权和管理两方面接手公司,明泰资本入股后退居第二大股东席位,但仍是公司董事长,并持有天融信13.32%股份。

  本次交易中,南洋股份对章征宇的总支付对价为7.59亿元。其中,现金支付2.66亿元,另外股份支付为5697万股,其将持有南洋股份4.97%股权。

  另一现金支付较多的是陈方方,此人也是天融信的创始元老之一,目前持有天融信7.97%股权。在本次交易中将获得1.6亿元现金和对南洋股份2.97%的持股比例。

  现金流吃紧为何却要巨额现金支付?

  查阅资料发现,截至2015年末,南洋股份资产总额仅为31.56亿元,而交易作价高达57亿元,可谓“蛇吞象”式收购。

  在本次收购的支付方式上,南洋股份一共要花费20.8亿元现金,占全部收购价款的36.48%。南洋股份的账面现金远远没有这么宽裕。截至2016年4月末,其账面货币资金余额为2.07亿元。

  南洋股份为何要在“力有未逮”的情况下采取这花费巨额现金的支付方式?以涉及明泰资本的交易为例,分别是现金对价11.36亿元,股份对价为1.6亿股,获得股份对价对应的金额为13.9亿元。交易完成后,明泰资本将持有南洋股份13.98%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对于货币资金较少的南洋股份来说,如果全部采取发行股份方式完成交易,则按照现有13.9亿元股份对价对应了13.98%的持股比例,明泰资本总计25.24亿元的对价意味着对上市公司持股比例超25%,这就超过了目前南洋股份的实控人持股比例。

  新京报记者也注意到,作为天融信第一大股东并有可能对南洋股份实控人地位构成影响的明泰资本,其成为本次交易中的以现金方式收购的重点对象。明泰资本所获得的现金对价在总对价占比最高,达45%。

  而其他在天融信持股较少、未来对上市公司南洋股份股权结构影响不大的股东,其所获得现金对价占总对价占比远低于明泰资本。

  南洋股份的实控人为郑钟南,其在本次交易完成后,其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本次交易未导致实控人发生变更,因此,不构成借壳上市。

  此前,有标的资产控制人为规避借壳,往往会接受大比例现金对价来降低自己可能得到的上市公司股份比例,从而保持上市公司控制权不发生变更。

  对此,南洋股份董秘曾理上周对新京报记者称,这是商业谈判的结果,天融信大股东及管理团队需要一定的现金;天融信大股东从入股天融信开始,也有一定的成本,他们也想有一定的回报。“交易完成后,天融信实控人和我们的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还有相当的差距,我们大股东要持续控股南洋股份。”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