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促进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人类体能与智能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改善国民营养状况,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等重要文件,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等惠民工程,对促进国民营养健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近十年来,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及疾病谱都发生了新的较大变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病率均呈较快的上升趋势,患病人数明显增加,这与人们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指导居民合理选择食物,科学搭配食物,吃得营养,吃得健康,从而增强体质,预防疾病,2016年5月份,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这也是继1989年我国首次发布膳食指南以来,第四次进行修订。 图/《小康》杂志社 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了6条核心推荐,分别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跟2007年的版本相比,最新版本主要有以下两点变化:第一,首次提出“控糖”,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原因在于,有研究显示,糖摄入过多,不光会导致龋齿等口腔疾病,很多营养相关性慢性病如Ⅱ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超重和肥胖问题等都与它有关;第二,四降一升,新版指南对4类食物要求的摄入量进行了下调,包括盐、大豆及坚果、动物性食物(如水产品、禽、蛋、肉等)以及水果。但是,对每日饮水量进行了上调,从之前的6-8杯上调为7-9杯。 另外,1月10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明确提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引导群众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深入推进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重点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广泛宣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科普知识,开展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强化指导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