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最有成效 除了“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外,《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的另外5项主要任务和措施有:“改善国民旅游休闲环境”、“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民旅游休闲产品开发与活动组织”、“完善国民旅游休闲公共服务”、“提升国民旅游休闲服务质量”。 在“纲要”实施两年半以来,哪一项最有成效呢?据魏翔观察,“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这项工作做得最好。 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参与“2015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的受访者在对这几项主要任务和措施进行评价时亦认为,目前最有成效的就是“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 在黄璜看来,“改善国民旅游休闲环境”、“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国民旅游休闲公共服务”这三项工作主要是由政府来实施的,“加强国民旅游休闲产品开发与活动组织”主要由市场来推动,“提升国民旅游休闲服务质量”则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努力。“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供给层面是不断提升的,例如主要由政府实施的公园、景点、图书馆等旅游休闲公共服务建设,主要由市场来推动的休闲商业、休闲产业的发展,包括互联网和休闲的融合等,都在快速发展,一是质量在不断提升,二是供给在增加,三是产品类型在不断多元化。”黄璜说。 旅游,一直都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休闲方式之一。在“国人最常采用的十大休闲方式”榜单中,2010年旅游位列第五,2011年旅游位列第四,2012年旅游回归到第五位,2013年上升到第二位,去年旅游登上了这个榜单的榜首位置。今年,旅游这项休闲方式以48.5%的“拥护率”超越了上网(43.5%)、看电影(39.2%)、享用美食(32.7%)、逛街购物(32%)、玩手机(31.9%)、看电视(31.7%)、度假(27.1%)、睡懒觉(25.4%)、读书(24.5%)等休闲方式,继续领跑“国人最常采用的十大休闲方式”这一榜单。 最近一年来,27.5%的受访者有一次旅游经历,34.3%的受访者有两次旅游经历,12.6%的受访者有三次旅游经历,10.5%的受访者有三次以上旅游经历,没有出游经历的受访者占比15.2%。 在旅游时间的选择上,人们最喜欢“平时”出游,其次是“年休假”,再次是“寒暑假”,“十一黄金周”和“周末”分列第四、五位。 在旅游方式的选择上,人们最喜欢“自由行”,其次是“自驾游”,再次是“自助游”,“随团旅游”和“徒步背包游”分列第四、五位。 在旅行交通工具的选择上,人们最喜欢“高铁”,其次是“飞机”,再次是“私家车”,“动车”和“普通列车”分列第四、五位。 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国人最向往的境内旅游目的地是云南,其次是海南,再次是西藏,内蒙古、新疆、北京、四川、浙江、上海、青海分列第四至十位。国人最向往的境外旅游目的地是海岛(马尔代夫、普吉岛、巴厘岛、长滩岛、天宁塞班等),其次是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西班牙、瑞士等欧洲国家,再次是北美(美国、加拿大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韩国、东南亚(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柬埔寨等)、北欧四国(丹麦、芬兰、瑞典、挪威)、中国台湾、日本、港澳地区分列第四至十位。 在旅游花费方面,过半受访者最能接受的价位是一年之内将旅游花销控制在5000元之内。 费用,无疑和时间一样,也是影响人们休闲活动的重要因素。在影响人们休闲方式选择的因素中,费用便是排在第一位的,64.1%的受访者表示会受到该因素的影响。在近三年的“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中,休闲支出指数也在逐年下滑,27.6%的受访者表示今年的休闲支出较去年更少了,33.7%的受访者觉得自己家的休闲支出偏低。 在未来几年的中国,人们多点空闲时间、多点富余的金钱,或将能更快地推动中国休闲事业的发展。 (感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吕庆喆提供的支持。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研究员王知凡对本文亦有贡献) 《小康》2015年10月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