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休闲,为何把时间放在第一位? 如果要把“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个问题换成“谁动了我的休闲”,大多数中国人会回答说“是时间。” 从参与“2015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的受访者填写的问卷中,不难看出国人对于缺少休闲时间的纠结与无奈,91.8%的受访者表示,希望适当减少工作量,从而增加与家人、朋友一起休闲的时间。 “保卫”休闲,时间是必需的! 2013年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了6项主要任务和措施。其中“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被排在第一位。 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分院总工程师鲁开宏看来,排在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必须保证人们有时间休息,人们才会去旅游、休闲,这是在创造新增消费市场。在这个增量消费拉动的情况下,才能有后面五项的达成。如果没有第一项,后面的五项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但参与“2015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的受访者在对这6项主要任务和措施进行评价时却普遍觉得,目前差距最大的就是“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 “实际上,排在第一位的‘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的确是目前最大的瓶颈因素。”黄璜认为,如果没有时间,一切都无从谈起,“休闲时间较少还制约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导致我国国民休闲时间较少的最根本原因则是工作时间和家务劳动时间过长。” 在工作时间方面,“2015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几乎没有工作”和“每周工作1~40个小时”的受访者占比为40.4%,而在“2014中国休闲小康指数”的调查中,这两种情况的受访者占比为41.6%,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工作时长较短的人数减少了。相应的是,工作时间过多的人数增加了,在“2015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中,工作时长达60个小时以上的人占比10%,在“2014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中,这种情况的受访者占比为6.1%。 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经济学博士、副教授魏翔看来,《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的6项主要任务和措施中,这两年多来做得较不理想的便是“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了,“一方面,带薪休假制度落实举步维艰,现在虽然能看到了希望,但依然任重道远;另一方面,保障旅游休闲时间不仅仅是要增加和落实带薪休假的问题,关键是要从内容和安排上改变我们现有的这种中国式的休闲状态和方法,我们看手机太多,纸质的阅读不够,我们对如何通过玩来提高人力资本的理解不够,这些才是保障真正有效的休闲时间的方向和途径。” 对“保卫休闲时间”的希望与信心无疑来源于今年出台的两个文件,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要求“切实保障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优化休假安排,激发旅游消费需求。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鼓励弹性作息。” 鲁开宏注意到,这两个新近出台的“意见”都把保障休息时间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并首次以官方的名义提出“2.5天休假模式”,即“周五下午+周末的小短假”的调休方式,他认为,在闲暇时间增加的推动下,旅游休闲事业必有一个加速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