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消费小康指数:奢侈性趋向国际化 消费差距依然在扩大

2017-01-17 16:31:31 来源:中国小康网-小康杂志社 作者:《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庞瑞泽 字号:T|T

  消费差距依然在扩大

  当然,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消费趋势的变化在不同的收入阶层之间、在城镇与农村之间有明显不同。换句话说,现阶段,中国形成了层次分明的购买力消费阶层,并且差距在扩大。

  从消费总量看,2006年我国农村人口是城镇人口的1.3倍,但实现的消费品零售额仅为城市居民的48.2%。农村市场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2003年只有20.8%,2006年也仅为30.2%。

  从消费结构看,2006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下降到35.8%,属于小康水平,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仍达43%,属于温饱水平,其消费支出仍以衣、食、住等生活必需品为主。如果再加上实物商品以外的文化、教育和服务等方面的服务消费,城乡消费差距更加悬殊。

  无论从消费的总量、结构还是质量上看,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都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比城镇居民落后10年左右。

  问题不仅仅在城乡差距上,贫富差距导致的消费差距也是不可忽视的。

  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群体呈金字塔状分布,处在金字塔顶端的高收入阶层,恩格尔系数已降至25%以下,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所进行的消费是一种富裕型消费;处于金字塔中部的中等收入阶层,恩格尔系数在38%左右。这部分消费者的收入基本稳定,其消费正在由小康型向富裕型、数量追求型向质量追求型转变;处于金字塔底部的低收入阶层,恩格尔系数达47%左右。

  《小康》调查发现,从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结构变化情况看,引领高品质、新时尚以及奢华消费的仍然是高收入阶层。2006年,城乡高收入户的可支配收入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26倍和2.36倍,人均消费水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96倍和1.87倍。这是中国消费能力最强的群体,他们被国际机构认为是未来奢侈品的主要消费者。世界因此预言,未来10年,中国内地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低收入户居民生活压力依然较大。2006年,10%的城乡最低收入户人均收入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8.8%和33%,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7.2%和57.4%,收支基本相抵。食品支出用去了低收入户城乡居民家庭近一半的收入,加上居住、家庭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已经所剩无己。这一群体的消费质量相对较低,在调查中,他们对其消费结构的满意度也较低。

  无论是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还是我们的实际调查结果来看,国内庞大消费市场最终要靠中等收入阶层来支撑、来体现,尽管目前这一群体所占的比重仍然偏小。按照世界银行制定的标准换算,国家统计局将年收入在6万到50万元之间的家庭列入中等收入家庭范畴。尽管没有确切的数据能够计算出目前我国中产阶层家庭的规模,但有推算指出,符合6万到50万这一标准的人数可能达到8000万。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时,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将占多数。

  调查还发现,中等收入水平的受访者消费行为比较理性。他们讲究品位,追求时尚,还比较关注价格。另一方面,这一阶层近年来消费倾向也出现下降,平均消费倾向由1999年的80.4%降至2006年的77%。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负担耗去城市大多数中等收入家庭的大部分财富,导致不少居民节衣缩食,紧缩开支,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的需求。

  总体上看,7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现在的消费结构是合理的和比较合理的,剩下22%的人认为还不太合理。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