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消费小康指数:奢侈性趋向国际化 消费差距依然在扩大

2017-01-17 16:31:31 来源:中国小康网-小康杂志社 作者:《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庞瑞泽 字号:T|T

  奢侈性趋向国际化

  根据《小康》调查结果,在每月的消费支出中,占比例最大的依次是食品、住房、交通、通讯。由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消费升级换代加快,消费档次不断提升,大部分地区的城乡居民消费已开始由温饱型消费向小康型消费转变,以居住、交通和通讯为代表的住行类消费,已逐渐成为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后的市场热点。特别是高收入消费者追求名牌汽车、高档住房、珠宝、名酒和旅游等奢侈品,高档消费行为的增多,对其它消费群体的示范作用也渐趋明显。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2002~2006年,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中,年均增速最快是汽车类(52.3%)、通讯器材类(50.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28.9%)、家电、音像器材类(18.3%)和金银珠宝类(17.4%)。

  受访者还表示,应酬、教育、休闲娱乐、旅游占去了他们消费支出的相当一部分。近年来,服务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不断提高,这是中国消费趋势的一个明显特征。

  消费总支出中更多的支出已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化。人们的消费标准也在发生变化,受访者认为经济实惠是重要的,但实惠又有品质更重要。《小康》调查显示人们越来越重视商品的品牌效应,而在国内品牌与国外品牌的比较中,在经济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他们更偏好国外品牌,人们的消费有国际化趋势。进口商品的快速增长,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食品进口额达100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1.1倍,饮料及烟草类进口额10.4亿美元,增长1.9倍。一些高档商品进口量大增,2006年全国小轿车进口量比上年增幅达54%,彩电增长2.5倍,手持电话机增长1.3倍,空气调节器增长59.6%。

  绿色消费意识正在形成

  绿色消费是近年来随着环保运动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更为理性的高层次的消费,通常指无污染、无公害、低耗能的节约型消费。在调查中我们发现,78.6%的受访者在消费的时候会有绿色消费的意识。在网络调查中,这个比例更高,89.7%的网民都有绿色消费意识。他们认为,绿色消费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绿色食品”、“绿色家电”、“绿色汽车”、“绿色住房”等纷纷出现并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著名环保人士廖晓义提出了绿色生活的概念:节约是最大的环保,少一些物质的欲望,多一些精神的富足,另一种生活是可能的。

  然而,大多数的受访者也承认,虽然有绿色消费的意识,但真正转化为绿色消费的行动还有很大的距离。譬如,在就餐的时候依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餐盒;购买生活用品的时候,基本不用环保购物袋;扔垃圾的时候没有进行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区分;有时候也会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有经济能力的还是希望买车代步

  受访者承认自己做得不够,但同时,也认为,政府在这方面可以也应该做得更好。譬如,合理设置严格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垃圾桶,提供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合理引导商家供给环保型消费,大力宣传绿色消费的观念

  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已经被写进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这将成为今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