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信用小康指数89.6:信用监管加快步伐,惩戒、修复双管齐下

2019-08-14 19:55:00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刘彦华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信用环境渐好转,各地推出“信用分”

  作为中国较早开始关注信用问题的媒体,《小康》杂志社2005年首次发布“中国信用小康指数”时得分仅为60.2分,刚刚及格。受访者普遍反映,中国社会诚信度比较低,对此他们很不满意。今年已是第15次发布,15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渐深入,迎来了全面发力、全面渗透、全面提升、组合推动的新阶段。面对“总的来说,您对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情况满意吗”一题,67.2%的受访者给出了“中等偏上”的评价,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4.9个百分点。面对“和去年相比,您是否觉得中国社会的整体信用环境有所好转”一题,超半数受访者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比上一年度提高了3.6个百分点。

1565783513813960.jpg

  “改善明显。”厦门国信信用大数据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曾光辉高度肯定了一年来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成绩,他的理由具体有三点。第一,信用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继去年河北、浙江出台信用信息条例后,今年宿迁、厦门等城市也先后出台社会信用条例,目前已经有7个省市出台地方性信用法规,而且贵州、广东、河南、山东等4省信用法规正在公开征求意见阶段。这无疑为地方信用体系建设实践和信用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也为推动国家信用立法提供经验借鉴。第二,信用便企惠民作用凸显。去年以来,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推动下,各地纷纷推出“信易贷”“信易租”“信易行”“信易游”“信易批”等便企惠民措施,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守信的市场主体在融资贷款、交通出行、政务办理等方面可以享受降低门槛、简化程序、优先办理等便利。

  此外,各地陆续推出城市个人信用分,如厦门的白鹭分、福州的茉莉分、苏州的桂花分、杭州的钱塘分、威海的海贝分等等,守信的个人在停车、就医、图书借阅等公共服务领域可以享受免押、免费、免排队等好处。第三,社会诚信意识明显增强,公众的知信、守信、用信意识越来越强。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