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一年多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和成效不错。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明显且快速。”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国君在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对我国蓝天保卫战近一年的表现予以了肯定。在他看来,空气质量改善主要得益于排放控制。 小康榜 宋国君分析称,空气污染源分为三类,即固定源、移动源和面源。固定源是指任何连续或间歇排放空气污染物的排气筒,主要是工业固定源和民用取暖固定源,包括法人和自然人拥有的固定源。在我国,主要是企事业机构的固定源。移动源包括路上机动车和路下移动设备,也包括飞机、火车、轮船等。面源主要是除了固定源和移动源外的无组织等污染源,在管理中,也可以将一些小型固定源等作为面源管理。“一般来说,固定源是排放控制的重点,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固定源,其污染物排放量大、治理的成本较低,是空气质量管理的重点。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采取了固定源的排放控制措施,如关闭、搬迁、清洁燃料转换、直接治理等措施控制主要固定源的排放,肯定取得了效果。对机动车等移动源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但可以肯定移动源排放控制不是空气质量改善的主要原因。面源也普遍采取了一些措施,尤其是对‘散乱污’的小型固定源和面源的治理,主要是关闭、禁止燃煤等措施,应当是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是近几年花了大力气、最坚决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