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社保关系异地转移接续政策在不断补充完善,但现实接续中遇到的问题却仍然比较多,深层次的原因是相关地方的制度安排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对养老金缴费未满10 年的临退人员,务工地不予延长缴费时间,户籍地补交费用高,且未来收益不高;有的地方明确对在外地交保超过10 年的临退人员不接收等。各地参保模式、缴费水平和待遇水平有较大差异,各地转移接续政策不统一,综合导致了社保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难。 据陈秋霖介绍,1997年我国开始建立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2007年各种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启动,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实现基本全覆盖,这是个增量过程,虽然人们拿到手里的钱并不多,但从无到有,人们的获得感还是很明显的。而如今,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已经从增量改革走向了存量改革,这里面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一是不同利益群体感受不同,必然会引起各种争议;二是财政增速下降,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支撑点下移,人们开始担忧资金缺口问题,存量改革压力比较大;三是效率与公平的平衡难度加大。 “解决养老金的地区差异问题,最关键的还是要提高统筹级别,尽快实现全国统筹。”陈秋霖表示,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理论上应该是最公平的制度,只要是中国公民,就应该享受均等化的社会保障。造成养老金地区差异的原因很复杂,除了地区经济发展因素,人口流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实现全国统筹不仅能够增强养老金风险分担的作用,也有助于增强其收入再分配的作用,体现基础养老金的公平导向。全国统筹后,养老金的转移接续问题也将迎刃而解,可以更好地满足人口流动的要求。 在陈秋霖看来,提高统筹级别是个关键问题,“经济发展不好,人口流出,养老金缺口大,不好的地方越来越不好,这将是个恶性循环,必须尽快实现全国统筹,实现全国一盘棋,迈向高质量的社会保障管理。” 除了排在首位的社保的异地转移接续外,在“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社会问题”排行榜上位列第二至十位的依次是:看病难、看病贵;养老;食品安全;交通拥堵;“变中有忧”的中国经济;校园安全;控制房价;抗癌药降价;虐待儿童。 (感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吕庆喆提供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