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与保健品行业依旧“不靠谱” 为何要对不诚信的问题“零容忍”?今年5月央视曝光的一个案例最能说明问题。 60多岁的河北承德人李先生有10多年的糖尿病病史,朋友为他介绍了一种名叫“仁合胰宝”的保健食品,广告宣传称具有降糖功能,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李先生上网查询后,在一家电商平台上找到了售卖仁合胰宝的网店,但吃了一段时间后,却感觉心里发慌,有点低血糖的感觉。 于是,李先生将买回来的仁合胰宝送到承德市食药监部门进行检验,经检验发现这款产品中添加了化学药品苯乙双胍。而2016年11月,国家就已明令禁止苯乙双胍原料药及其制剂在我国生产、销售和使用。 目前,随着网购的普及,网络平台成为了保健品虚假广告的多发地,一些不法商家利用人们注重健康的心理特点,通过夸大、虚假宣传等方式进行诱骗,比如宣称“所有病痛都可以治疗”“吃了一年多,记忆力增强了”“长期服用,白发转黑”“消除更年期障碍”“不是药,胜似药”等等,使得一部分警惕性低的人不惜重金购买这些所谓的保健品,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发生在医药行业、保健品行业的不诚信问题,甚至极有可能伤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比如,李先生服用的添加了苯乙双胍的仁合胰宝,虽然宣称是“保健食品”,但经医学实践发现,苯乙双胍在使用过程中可引发乳酸酸中毒,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遗憾的是,“2018中国信用小康指数”调查发现,医药行业依旧有些“不靠谱”,在“诚信形象不佳的十个行业”榜单上,医药行业被全国各地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们排在第一位,旅游业位居第二,保健品行业排名第三,广告行业、电视购物分列第四、五位,排名第六至十位的依次是美容业、食品行业、电信业、网上购物、教育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