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8年度中国教育小康指数 图/《小康》杂志社 中国教育小康指数主要是从教育投入及政策偏向性、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及执行、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满意度、对教育公平程度的感受、平均受教育年限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本年度,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及执行指标和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标继续保持领先,分别为92.0分和90.3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0.9分和3.9分。教育投入及政策偏向性指标比上一年度提高了7.5分,达到了84.2分。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满意度指标比上一年度提高了7.3分,达到了75.6分。本年度对教育公平程度的感受指标进步最快,为71.4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9.6分。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教育公平与否,事关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幸福。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起点平等和机会平等。 中国教育不公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公。近年来,国家连续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的比例,从“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到包括清华大学“自强计划”、人民大学“圆梦计划”等名校招生政策,措施不同但目标一致——拓宽贫困生进入名校的渠道,让更多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照进现实。 但是,事实上,城乡教育差距问题依然突出。“现在城市与乡村、大城市与一般的城市、首都与其他城市教育,最根本的差距在教师。”在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朱永新看来,村里的好教师到镇上去,镇上的好教师到县里,县里的好教师到市里,市里的好教师到省会去,省会的好教师到北京、上海、深圳去,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