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护战疫记

2020-05-09 17:28:03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苏枫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抗疫战,主要打的是社会组织的仗,而非科技仗

  《协和医事》的作者常青总结道:“协和为医的三个词:自省、专注和慈悲。”这些词在战疫当下,依旧在协和医生身上延续。

竭尽全力 在抗疫前线,协和医疗队采取的策略是:“能上的方法都上!”

  竭尽全力 在抗疫前线,协和医疗队采取的策略是:“能上的方法都上!”

  协和医院内科ICU(重症医学)主任杜斌是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国家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这是一个医生能在此次新冠疫情中担任的最重要角色。

  杜斌第一次到武汉,是1月18号。

  第二天,国家高级别专家组成立,成员包括钟南山、杜斌等。

  “我自己理解,所谓高级别专家组,就是去了解疫情是什么样的情况,做一个大致判断,然后20号在北京向领导汇报。”

  19号,杜斌花一天的时间,听了省里和市里的疫情汇报,然后去了武汉疾控中心和金银潭医院。20号上午先在国务院汇报,下午杜斌等人又参加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电视电话会议,参会的人除了卫生口的人,还有公安、交通等。

  1月20日开完会,杜斌又得到一个任务——WHO要开一个视频会,日内瓦要和北京连线讨论疫情。这个会非常重要,会帮助WHO决定这是不是国际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21日早上又得到通知,说会议改到了22日晚上,再往后一天,杜斌急了:“我想去武汉,我不喜欢开会。后来领导同意了,我就收拾东西回了武汉。”

  1月22日,杜斌第二次来到武汉,马上就去了金银潭医院查房:“当时很崩溃,有的病人一来就哐当倒下”。

  2月4日,武汉中法新城院区ICU紧急启用,杜斌作为主任,迎来了第一位患者。“极度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仅50%!”杜斌马上决定紧急气管插管,可环顾眼前,尚未配齐三级防护设备。“我来!”眼看患者生命垂危,杜斌决定亲自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患者的生命体征成功得到维持。

  杜斌说:“其实最慌乱的就是你刚开始接收病人的时候,因为大家都不熟悉这个病。有病人上来要插管,第一个气管插管肯定是我插的。你要自己都不做,凭什么让别人做?这没什么特别的。即便这个团队有很多人都能插管,而且可能很多人都比我熟练,但是第一根管肯定是我插的。医生哪能看着病人情况越来越差,有治疗措施却不使用呢?你不插,我给你插,我给你做出榜样来。恐惧的心理大家都知道,这很正常。但是如果一直拿恐惧来说事,就不对。”

  国务院疫情防控首场英文发布会上,在向世界分享中国抗疫经验时,杜斌引用《鼠疫》里的句子——“这一切与英雄主义无关,唯一的法宝是正直。你选择一个职业,你有荣誉,你也有责任。如果你是战地记者,哪里打仗你就往哪里钻,因为这是你干的活儿。如果你是飞机的机长,你年薪那么高,但是飞机出事了,你应该是最后一个离开的,这是责任。医生也一样,这时候,医生不上,你让谁上?这是医生的责任。”不喜欢开会的杜斌对自己的发言如此评价:“那天正愁不知道说啥,我同学微信给我发了这个,挺合适。”

  “杜斌是我们上大学时就很崇拜的师兄,我以能有这样的师兄而感到自豪。他是纯粹地喜欢当医生,他以前在协和被我们当作男神,因为他随时都能就病房里的病例,给我们讲几个小时都不带停的。他向我们展现了一种由内而外的为医的尊严和幸福感。”常青说。

  直面疫情,能上的方法都上

  北京协和医院在疫情早期的系列举措,如启动联防联控、成立专家组、出台协和方案、组织志愿报名、驰援武汉等,被事实证明,效果卓著。

  协和一路走来,为武汉重症患者制订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提供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2月7日,北京协和医院第二批医疗队飞抵武汉,“四大天团会师武汉”登上热搜榜,“全村的龙已把最硬的鳞给你”,给笼罩在疫情阴霾下的民心注入强心剂。

  协和医疗队独立接管的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在这里,生死只是一瞬间。

  协和医生秦岩说:“虽然我们用尽全身解数,但大多数病人的病情仍僵持不下,我才真切感受到作为一名医生的无助。”队员俞楠泽说:“眼瞅着病人跟风吹过的草一样倒下,真是身心双重折磨。”

  全国人民眼中“无敌”的协和迎来了特殊的考验。

  首先必须要做的,是快速建立工作模式,引导科学规范有序救治。核心组每天总结工作,制订规范,在一个星期里建立起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危重症患者诊治流程、医护人员诊疗常规、安全防护培训制度等,为前线共同奋战的一线战士们提供了忙而不乱的规则。

  医疗队建立了“查房教授、二线医生、一线医生”三级查房制度。

  对重症救治,协和医疗队回归到基本规律、基本做法。队员们做出了升级版的核对清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制定《患者转入及转出ICU护理标准操作流程》,强化转运管理;从分时段负责制改为医疗小组制,医护共同早交班,整体治疗不间断;制定重型患者护理规范,使护理工作更有序、更规范、更安全。

  在不知道哪种办法有效的时候,病就没法治了吗?

  协和医疗队采取的策略是——“能上的方法都上!”在中法新城院区,协和人最早最多开展有创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ECMO、抗凝治疗、支气管灌洗等,最早实现病人成功脱机拔管,并转出重症病房。

  3月9日,一位朱姓患者结束了他20多天的重症治疗,转到普通病房。老朱今年56岁,2月16日时一度出现严重缺氧,呼吸困难。由于有严重的高血压,再加上做过脑瘤切除手术,紧急进行气管插管后,老朱一直就在死亡线上徘徊。协和医护人员陪着老朱一起渡过了无数个难关,用20多天的悉心照料把他从死神的手里抢了回来。

  3月中旬,全球疫情爆发,就连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也出现了医疗失序。全球开卷考,形势不容乐观。

  《2020,病毒传播与医疗失序双螺旋下的焦灼》一文中提到早期疫情防控困境:“对于已知法定传染病,这张网可以管理得井然有序,但对于未知——在防控机制启动方面存在犹豫和模糊:什么节点拉响警报?隔离范围划多大?谁来拉响警报?警报响了之后,应该做哪些事?”

  警报拉响后,医院管理者依然面临未知困境:只有呼吸道飞沫传播吗?接触传播吗?粪口传播吗?气溶胶传播吗?

  由于早期传播途径不确切,协和医院采取了史上最严防控手段。“实现患者精准救治与医务人员院内零感染”,是赵玉沛院长在疫情之初就立下的总目标。

  直到4月14日,事实证明,69天一线战疫,协和医护,无一感染。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