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武汉对话”是澎湃新闻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联合发起的特别实习项目,由一群身处武汉的学子采访各个领域的武汉居民,描写疫情下的武汉众生百态。他们之中有普通居民,有作家,有志愿者,有高三学生,有合唱队,有雷神山医院的设计者,也有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这场名为“新冠肺炎”的风暴中,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每一个武汉人的悲欢苦乐,都将成为这段历史无法抹去的底色。 1月16日,武汉传媒学院大四学生Summer坐上了离汉的飞机。按照原来的计划,到厦门参加完活动后,他将回到长白山,断网闭关写作。 武汉天河机场人流如旧,没有人戴口罩。他当时不知道,新冠病毒已在武汉悄然蔓延。更没料到,一周之后会封城,短期之内,他将无法回到这座承载了他许多记忆与感情的城市。 封城的消息来得突然,Summer还来不及改签机票,进汉的通道就已被切断。他说,如果早知道疫情会这么严峻,当初一定会留在武汉。 从封城的那天起,Summer就成为了一名线上志愿者。这一个多月里,他在屏幕的另一端,参与救助了三十多位患者,帮14家以上向社会求助的医院联系到了捐赠物资,仍时常感到个体的渺小和无力。他很希望回到武汉,去做更多的事,帮助更多的人。 以下是Summer的口述: 0点46分发来的求助 1月27日0点46分,当时我正忙着联系怎样把一批捐赠物资送到定点医院,秀秀发消息问我:能不能帮忙联系志愿者司机,送她父亲到医院?那是她第一次向我求助。 秀秀是我的同学,她知道我在做志愿者。我在武汉上学,也在那里陆陆续续工作了很久,一直以新武汉人自称,恰好又学新闻,有一些社会资源,就想用自己的资源来帮助武汉。自从做志愿者之后,我的工作时间基本就是从早上8点半到凌晨2点半。 做志愿者后,Summer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才会休息。 秀秀的父亲从1月20日开始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一直在家里隔离。27日凌晨,他病情加重,体温升到了38.5度,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断为高度疑似患者,需要马上送去医院。秀秀打了120,但没有空车,社区的车辆不能送病人,定点医院的电话也打不通,情况十分紧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