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他仍然清楚地记得当初所唱的最嘹亮的歌曲——建设我们的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创造这奇迹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20世纪80年代初,恰逢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交通基础建设的迅猛发展时期。这期间,通过吸收消化国外的成功经验和我国大量的工程实践,桥梁工程技术从人才到设备各个领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和提高。 徐恭义(左二)资料图 徐恭义以其勤恳刻苦,和聪明好学开始显露头角——2000年被评为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1年荣获了“詹天佑人才奖”;2005年荣获“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2006年荣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不仅如此,他还拥有英国工程师最高执业资格,是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Fellow,应邀参编美国最新版《国际桥梁工程手册》,技术能力及影响业界获得国际同行承认。 提起徐恭义的作品,国外工程师尤为羡慕和佩服,年龄相仿的美国工程师干了30年修了3座桥,而徐恭义主持设计的桥梁不仅数量多,含金量也高。 徐恭义说:“相比于国外同样的土木工程,我们的建设周期非常快,所以是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这样一个大时代环境,给了中国桥梁工程师这样一个机遇。很幸运这个机遇落实到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使我们的桥梁工程技术能从落后到追赶,再到现在的领跑。” 造桥路上奔跑的“阿甘” 目前,世界前十名特大跨度桥梁,如悬索桥、斜拉桥、拱桥,中国已占半数以上。中国已经具备在任何复杂建设条件下,独立设计和建造各类复杂特大型桥梁的能力和技术。 一路前行,徐恭义始终坚守以科学创新的态度和方法,牢记基本设计原则——“安全、实用、经济、美观”以及“环保、耐久”,以安全为前提、功能为根本、经济为指标、美观为考量,把握和谨记这些原则的“度量”随着桥梁事业取得的发展和成就,徐恭义更前瞻性的把目光放在了桥梁耐久性课题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