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才最初的想法 是让树再多一点,山再绿一点 但随着荒山上的小树苗一天天长大 何永才尽是不舍 在膝盖磨损严重,阴雨天疼痛难忍的情况下 何永才将护林员的工作交给女婿 后来,又让孙女婿“接棒” 一家三代“女婿护林员” 吃馍馍、喝凉水,护林近20载 吃干馍、喝凉水的荒山“林一代” 今年70多岁的老人何永才是甘肃兰州的一名老护林工人,20多年前,当时的山上没有一点绿色,全是土黄色山脉。“风一来土吹的到处都是,不绿化一下,后辈们呼吸空气都是问题。” 兰州市的地形属于类盆地地形,南北两山中间夹着市区。早年,坊间曾这样描述兰州的“荒山秃岭”:“ 皋兰山上1棵树,白塔山上7棵树。” 历史上,由于气候变化和各种自然、人为因素,兰州周围的森林逐步遭到毁灭性破坏,乃至成为濯濯童山,这也造成兰州及周边曾经水土流失严重、旱情频发。 上世纪40年代,兰州曾通过挖水平沟,种草植树,在南北两山共植树30余万株。但由于当时造林资金不足、水利灌溉技术落后、病虫害等因素,所植树苗大部分“夭折”。 上世纪80年代起,兰州市300多家单位通过承包荒山,建立基地造林绿化。至1999年,已累计造林14万亩,成活各种树木3200多万株。 2000年,兰州成立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探索建立新的管理管护体系,主要从事南北两山的苗木培育、护林防火和林区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当时年过五旬的何永才得知两山指挥部招护林员,第一时间报名成了“林一代”。那时尚未成立护林站点,每天早晨,护林员们背上馍馍、水和树苗,抗着铁锨就上山了。 山上光秃秃的,尤其夏天,一点阴凉地都没有,经常晒得何永才头晕目眩,“水也要省着喝,不然熬不了一整天,嗓子干,难受得很”。 “走路6小时,干活3小时”这句话在当时护林员中间非常流行。由于山路难行,何永才和伙伴们每天要步行到10多公里外的山体栽树、浇水,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