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摩斯电码”中成长 作为民航独立之后招收的第一批报务员,17岁参加工作至今,刘春红的整个职业生涯都与电报结缘。 练习打报,必须将国际国内局名、常用点码、公用密语、国际电报英文缩写及ZQ密语烂熟于心,对于初学者刘春红来说,一切都晦涩难懂,只能一遍遍地死记硬背。 打字速度也是训练的内容之一,电报由数字组成,每4个数字一组,再把数字用不同的点、划区分,比如“1”用*—表示,“9”用—*表示,报务员在读码时就念“滴答”“答滴”,发报时敲下的电键快速抬起就是“滴”,稍摁一下就是“答”。对方报务员在抄报时,要及时将听到的滴答声转化为数字并记录下来。每分钟120个码只是抄报的“及格”速度,这就意味着10分钟内要抄写1200个码,这中间可能还有停顿、翻页等。“如果脑瓜不够灵、对声音的反应不够快,报务员的工作是很难胜任的”。刘春红说。 电子键练习时,敲击电键按钮主要是依靠右手中指,而指甲下面那一块肉是主要的着力点。对于刚刚接受训练的报务员来说,电键的弹簧比较硬,一般训练没多久,很多学员这块肉就会肿起来,继而生出老茧。可大浪淘沙能者上,刘春红生怕被淘汰出局,经常下班还跑回单位练习,有时候门锁了就翻窗户进去,正是靠着专注、专业、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刘春红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报务员。 在耕耘处“开花” 2008年6月,内蒙古空管引入自动转报系统,刘春红不用再坐在机器面前敲写滴滴答答的报文。可年近五十,要去接触、学习、使用一个全新的自动转报系统,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在高新科技面前,刘春红没有退缩,更没有拿年龄大当借口,而是拿出学习报务的那股子认真劲儿,抱着笔记本跟一群年轻人一起学了起来。从系统主要硬件组成到软件配置,面对这些曾经没听过也没见过的概念,刘春红感到既陌生,又新奇。“敲了几十年的报文,如今不再需要人工编报,算是报务发展的一大进步啊”。刘春红感慨道。“不懂的就记下来,下课逮着我便挨个问,直到把问题弄懂吃透才肯罢休。”对刘春红这个大龄学员,自动转报系统的厂家印象颇为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