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提质,发展不愁 主动转型,菖蒲塘人及时号准市场的脉搏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 丁清清念叨的果业发展经验,屡试不爽。从种无核蜜桔到种湘西椪柑,再到种绿心猕猴桃,直至种红心猕猴桃,他总是菖蒲塘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总书记讲过,扶贫开发,要向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素质要效益。”丁清清说,这又何尝不是菖蒲塘村发展的真实写照。 如今,蜜柚和猕猴桃已成为菖蒲塘村两大经济支柱。全村水果种植面积3750亩,年产水果1300万斤,农民人均纯收入8600元。 可是,世上没有常开不败的花。 “以蜜柚为例,现在人们都爱吃红心柚、黄心柚,白柚早就是上一代产品了。”专做电商平台供货商的村民田建军坦言。 主动转型,菖蒲塘人及时号准市场的脉搏。 引入新品种。“2018年9月,我们组织产业党支部的成员去福建考察学习黄金柚种植技术。”周子钧说,这种柚子品相更好,口感更甜,成熟期更早,市场价格更高,“村民王安全试种了四五棵,已经成活。” 延伸产业链。2016年,村民周祖辉返回菖蒲塘村,成立了周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猕猴桃果脯、蜂蜜柚子膏等产品。“熬制蜂蜜柚子膏的原料是柚子皮,我们收购柚子次果。以往果农都是直接丢掉,现在却能变成钱。” 转变销售方式。“以前坐在马路边卖,现在坐在屋里卖。”丁清清的儿媳田香群,从2017年开始通过微信朋友圈卖红心猕猴桃,2018年卖了10万元。田建军收购了全村七八十万斤猕猴桃,供给国内一些电商平台。 农旅结合,更是一条新路。合并过来的长坳村里,有一景区名为“飞水谷”。一溪碧水在峭壁沟壑中飞驰奔腾,怡情养眼。记者看到,景区提质改造工程正在实施,果园游步道与通往景区的旅游观光道已连接建好;村口新建的水果展示厅、游客服务中心,已见雏形。 行走菖蒲塘,许多民居外面罩着绿色的防护网,竖起褐色的脚手架。周子钧说,这些房子要进行坡屋顶改造。“你们看,那是改造好的。”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栋小楼远远地矗立小山坡下,白墙青瓦,田园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