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国家需求就是自己的使命与担当,为了祖国的南极事业,董兆乾一而再,再而三“身赴险境”。 1984年10月底前,建设南极科考站的物资和科学仪器设备共计500吨,全部运抵上海,装进了“向阳红”10号和J121船的船舱。南极气候恶劣,对建站物资和科学仪器设备的质量要求也特别高。比如,对建站房间的要求是:防寒、保温、抗风、防火和防雪埋,所以房屋的建筑材料都是双层钢板内夹聚氨酯泡沫塑料。建筑是组合式的,钢板在-50℃~-60℃的情况下也不能开裂。 室外包装箱作为餐桌就餐 作为中国首次组建的南极考察队的副队长,董兆乾肩负着制定物资设备的装运、卸载、建站和科学考察等系统工程计划。南极的“夏天”只有11月到翌年3月短暂的4个月时间,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在1985年2月底以前完成建站并撤离南极,否则不抗冰,也不能破冰的船就要被冻住,无法离开。 在边卸货边建站的前16天,没有暖气,缺乏机械,大部分工作全凭人力,董兆乾与队员们争分夺秒,每天劳动17个小时左右,而他作为被指定的卸货和建站的现场指挥员,每天能睡两三个小时就很不错了,被队员们美誉为“半夜鸡叫”或“老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