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点半,秦霞仙开始做透析,吴水根一直在病榻前守护。中午12点半透析做完,父女俩原路返回。“家里事情太多,我们从来不去街上走走,市区最好的景点水亭门隔医院只有200米,我们一次也没去过。”吴水根说。 回到家里已是下午,吴水根做饭,秦霞仙打下手,简单吃过后,吴水根又去地里干活了。 “我是很心疼的他的,每次看到他佝偻着腰干活的样子我就不忍心,非常想哭。”秦霞仙说。 他想在有生之年 看到继女能做换肾手术 吴水根13年来独自照顾继女的故事方圆十里妇孺皆知,当地政府为他办理了低保,民政部门也为她申请了大病救助。 即便如此,除了医保,秦霞仙每年依旧需要自付3万多元的医疗费。在好心人的捐助和吴水根的辛勤劳作下,秦霞仙的透析费能勉强支撑。 找到肾源换肾才是根治秦霞仙尿毒症的唯一途径,但秦霞仙说,以他们家现有的经济状况,真的很难凑齐治疗费。 但吴水根却一直没有放弃,“我想在我有生之年看到霞仙能做换肾手术,这样我在地下就能给她妈一个交代了。” 64岁的吴水根牙齿已经全部掉光,吃饭只能靠吞咽。秦霞仙劝他去医院换假牙,吴水根拒绝了。“为了凑齐她的手术费,能省就省吧。”吴水根说,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多赚点少花点。 当地农民作家郑庆霆也不断为他们写募捐书,请求好心人募捐。 “吴水根的妻子去世后,他本来可以离开这个家庭,过上相对安逸的生活,但他坚持照顾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继女。要问他这么付出的原因是什么,我想来想去也只有一个答案,吴水根就是一个有责任的好男人。”郑庆霆说。 本报记者 盛伟 文/摄 通讯员 王小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