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渔民村:村民现在靠租房赚钱 年收入60万以上

2018-03-26 10:26:18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婧祎 张紫璇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当他被介绍给邓小平时,随行的小平女儿邓榕说,“500年前我们还是一家人。”在场的人都笑了。

  邓小平参观了村委会、文化室,又提出到村民家看看。到了村支书吴柏森家,吴柏森说,1983年,自己全家平均每人月收入500多元。坐在一旁的邓榕大声对父亲说,“老爷子,比你的工资还高呢!”

  邓志标回忆,看完吴柏森家新楼上下层和满屋的家用电器,邓小平问大家还有什么要求,吴柏森回答,“要求不敢了,只是我有点怕。”“怕什么呢?”“怕政策会变。”邓小平哈哈大笑,“党的政策肯定会变,只能向好的方面变,不会向坏的方面变。”

  1984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议,曾让包括渔民村在内、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深圳人承受着莫大的压力。正在这个当口,邓小平来了。

  看过渔民村,邓小平说了一句话,“从今天的情况来看,证明我们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几天后他为深圳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点击进入下一页

2018年3月15日,现在的渔民村和背后的深圳。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经济特区的春天

  改革开放的第二年,1979年8月26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

  1979年,积贫已久的渔民村迎来了第一个春天。

  这一年,43岁的邓志标被村民推选为村主任。邓志标回忆,原来干什么都不行,村民只能打鱼养鱼,但改革开放后,“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什么都可以干”。

  上任后的邓志标带领村民,用集体资金购买了一台推土机,把村里所有的滩荒地都推成鱼塘,攒下第一桶金后又组建船队和车队,就近取材,在深圳河里挖沙,再运给工地。抽1立方的沙子成本两块钱,卖给工地十二三块钱。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