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以树为“爹”的植绿人:谁对树不好我跟谁拼命

2018-01-27 12:05: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王春雨 潘祺 齐泓鑫 责任编辑:王一 字号:T|T

  新华社哈尔滨1月27日电 题:以树为“爹”的植绿人

  新华社记者王春雨、潘祺、齐泓鑫、王凯

  冬日的阳光穿过樟子松繁茂的树冠,洒在半尺深的积雪上。成群的野生梅花鹿在树丛间奔跑、跳跃,呦呦鹿鸣不时在林中回荡……

  看着眼前这一幕,72岁的王树清笑得满脸褶子。他举起因常年种树和野外工作变得皲裂粗糙的大手,指着一片片人工林骄傲地说:“这辈子,值了!”

  这里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是中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东部战线的关键区域,也是全国平原地区第一个百万亩人工林县。

  “没树,就像是没‘爹’的孩子”

  50年前,拜泉县一片光秃。

  没树挡不住风,下的种子隔天就被刮翻起来,种地要种两遍地,农民损失严重。

  曾经抓把土都流油的北大荒景象在拜泉县是“传说”,黑土层从一米厚度降至二三十厘米,农民赖以生存的沃土被大风吹跑了。

  新生乡兴安村丁家沟的50余户人家,曾因严重水土流失导致房倒屋塌,不得不离开家园另谋生路。

  “当时,全县得有20000多条侵蚀沟,相当于一个中等乡镇的面积。用农村话讲那沟得有‘一房多深’,土地根本打不了粮食。”曾任拜泉县县委书记的王树清说,因为没树,拜泉县就像是没“爹”的孩子,吃了太多苦。

  即便如此,当地人对种树这件事仍然不够重视。

  “我17岁知道没树不行。”王树清说,他在担任生产大队团支部书记的时候,村里老支书张喜林就很重视种树,常让年轻人把树杈子砍下来,插在土里育苗。“老支书的态度影响了我。”

  随着王树清走上领导岗位,他尝试带领更多人一起种树。但在那个以打粮多少论英雄的年代,他遇到了很大阻力。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