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暑假对于刚读完三年级的吴月琼来说格外煎熬。她是家中三姐妹中的老二,随着姐姐升入初中出村去镇上读书,这个贫寒之家再也无力负担三个孩子上学的费用,于是,她和父母达成了默契,将在读完三年级后辍学。然而,就在这个夏天,一行外来者到达了平寨,他们的到来,不仅改变了吴月琼的人生轨迹,也将变化的种子埋在了这个闭塞的少数民族村落。 那年夏天进村的人是来自北京、南京、湖南、昆明、香港、台湾的大学老师和研究生,他们致力于在中国农村地区探索、实践社会工作。那一年,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和北京大学社会科学系合作,在平寨设立硕士课程的实习点,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云南绿耕城乡互助社,同时也是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云南社会工作站。平寨之后,绿耕还在广东、四川的农村地区设立了多个项目点,并在2011年注册为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致力于推动中国城乡社区发展和城乡合作的事业,但这都是后话了。 身着传统服装的平寨壮族妇女。 对于当年的平寨村民而言,社会工作是一个超出他们理解范围的词汇。在小学生吴月琼眼里,变化是这样发生的:那个暑假,村子里来了一群像电视里一样说普通话的人,点燃了她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与渴望,而她在学校里学的普通话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于是,她努力地和这些来访的大学老师、大学生们交谈,在他们去村民家做访谈时负责带路和充当状语翻译……在暑假结束、离别到来的时候,老师们的慷慨帮助让她得以继续学业,并且从那个时候起就注定了她也将以社会工作为自己的志业。 |